李芬說著笑道,“不過對我來說,很容易,我要用一下你的電腦,你也可以過來,我一邊翻譯,一邊給你做講解。”
“好主意。”
隨後李芬就開始翻譯著,旁邊海倫則跟著讀起來。
大概用了兩個小時時間,李芬就把內容全部翻譯完成,她長長伸了個懶腰,喝了口水,按了按手腕,“終於好了,我已經累癱了,海倫,我想我必須要休息了。”
李芬說著就走了出去。
“謝謝。”海倫很誠懇的表現了感謝,隨後又把內容仔細讀了一遍,她知道是物理學的內容,有些奇怪王浩為什麼會做理論物理的研究。
但是,她也沒有多想什麼,註明了翻譯轉載後,就把文章釋出了出去。
海倫就只是用個人賬號發表了一篇翻譯內容,但是閱讀轉載的數量還是非常多的,她是斯坦福大學數學系著名的天才,長得又非常的漂亮,自然少不了一大堆關注者,其中還包括欣頓家族的成員,看到海倫釋出的內容很有意思,也就順手轉發了一下。
隨後,文章很快就火熱起來,還被一些不明情況的媒體轉發報道。
這些小媒體大概以為是什麼最新的科學研究,看到內容以後,馬上就進行了轉載,甚至還加上了一些奇怪的標題——
《科學家發現空間湮滅力!》
《物理學界最新進展,湮滅力,引力的微觀詮釋》。
《這將會是二十一世紀最大的物理發現》。
……
……
這麼多震撼的標題一出來就吸引了很多人,新專業的學者點進去卻發現只是一篇翻譯自中國的文章。
文章的原作者是王浩,放在數學界也有點名氣,但根本和物理完全不相關。
所以什麼‘科學大發現’都是假訊息,或許原作者也就是寫一篇物理暢想文章而已,結果就被認為是大發現……
他們只能吐槽小媒體太不靠譜。
其他的學者看到訊息也只是一笑而過,但是有相關的學者看到就想很多了。
比如,芝加哥大學的亞歷克斯布羅恩教授。
亞歷克斯布羅恩在著名的費米實驗室工作,是HyperCP實驗,也就是研究‘CP破壞’的主導者。
HyperCP實驗,每一次都能製造出海量的科西超子,來幫助發現科西超子衰變過程中可能出現的‘CP破壞’問題。
布羅恩是坐在辦公室瀏覽新聞的時候,看到了《微觀物理:空間湮滅力》的翻譯文章,他最開始只是看了一眼,還覺得內容很有意思。
但是仔細深入一想,頓時用力繃住了神經,還馬上找了一下王浩的資料。
看到對方是個純數學學者,才長呼了一口氣,感覺輕鬆了許多。
如果對方是一個出名的理論物理學家、實驗物理學家,或是相關研究的參與者,再能拿出什麼有力證明,就會是對於HyperCP實驗的重大打擊。
文章中所說,空間湮滅力可以湮滅‘質量單位’,而正負科西超子衰變的CP破壞訊號,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理解為‘質量單位’,換句話說,HyperCP實驗永遠都不可能發現CP破壞訊號。
那麼實驗還有什麼意義呢?
當然,即便對方能夠拿出一些證據,也不能百分百證明湮滅力就一定存在,微觀物理的研究,有很多不確定性,但是HyperCP實驗能否進行,決定方是經費方更相信哪一個結論。
顯然,HyperCP實驗投入大量經費,卻一直找不到CP破壞訊號,很難成為被信任的一方。
“幸好……”
“這只是物理暢想,而不是研究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