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科幻類的,對於未來是悲觀的。從天網到奧創,彷佛所有人工智慧的終極決定,不是毀滅人類,就是以奴役人類的方式來保護人類,以此來遵守機器人三原則。
事實上網路雖號稱包羅永珍,但其實所承載的大多還是人類中的黑暗面,只有一小部分是屬於美好的。拿這玩意兒當訓練資料,AI不反那才有鬼!
再拿歷史記載來說吧。史書會像流水賬一樣,記錄某個人某日吃了些什麼,過了怎樣的美好生活嗎?當然不可能!
能被記錄下來,都是屬於大事件。而這些大事件裡頭,背後必然具備著某種方面的激情。
不論這個激情是針對’背叛’、’戰爭’、’災難’,抑或是’豐年’、’某鉅貪落馬’,甚至是立德、立功、立言,這種三不朽等級的大功績。不是大事件,哪有被記錄傳世的價值。
拿這些充滿激情的文字去喂人工智慧,會發生什麼事情?
……逆子從來都是父母養出來的呀,不是天生的。就算有人堅持自己沒有養,或許’沒有養’就是原因。
所以以這種片面的資料所訓練出的人工智慧型態,當然也不是可以解決某人眼前問題的最佳解。
或者說,某人想要接觸到外神真正的高度,就不能用自己與自己所經歷的想法去理解。從文學中找不到答案,從那些宗教哲學也找不到答案。
因為他們都只是自以為是的給出解答,卻誰也無法證明那就是終極的正確答案。
或許有人認為,可以將那些東西作為自己的養分,作為踏腳石,作為向上走的一級級階梯,以此來支援著自己’走到更高的高度’。其實,這樣的想法不就說明了什麼。
這些東西只能保證自己走到更高的位置,但無法保證走向終極正解。因為一切就像在迷霧中摸索前進,沒人知道正確的途徑在哪裡。
況且用那些東西作為向上爬的基礎,又何嘗不是在自己身上犯了拿有偏向的資料喂人工智慧的錯誤。
這種時候,林意識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就是太上忘情中的’忘’。擺脫全部的拘束,以無去擁抱真。
用一個通常在社會經濟學中,用來討論不同經濟階級時,才會去使用的比喻。
條條大路通羅馬,有很多人都在努力朝著羅馬走;但經不住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羅馬。
然而走的人無法知道自己是不是朝著一個海市蜃樓走。只有生在羅馬的人,才真正保證了自己就在羅馬。
但其實……同樣的道理,又何嘗不能用在知識上。尤其是一種不同體系的知識。
再說在科學上,並不是所有研究都能成為下一個階段的踏腳石。UU看書 wwwuknshu.et
有多少路子走彎,走進死衚衕裡的科學研究成果,最終被掃進垃圾堆裡,就此泯滅眾人。這是盯著那些專門報導光鮮亮麗或社會黑暗的新聞,不會去告知大眾的事情。
然而身為一個穿越眾,總是試圖用科學來解釋自己接觸到的一切。現在回想起來,這可是多麼讓人難為情的傲慢啊。
”呵呵。”一個念頭,讓林情不自禁笑了出來。
感覺上現在的自己,就跟個孩子一樣。把積木堆得高高的,目的是為了把它推倒。
這樣能說堆積木沒有意義嗎?好像也不行。因為沒有堆高,怎麼會有推倒的機會。
等到想通一切,再睜眼,眼睛上的濾鏡好像自己消失了一樣。林所身處的環境不是被大海包圍的陽光孤島,自己也不再是個五短嬰兒的模樣。
他就像飄蕩在宇宙中的一顆星體,周圍是一群型態並不固定,隨時會隨心而變的不可名狀存在。較之祂們的巨大體型,自己是微不足道的渺小。
眼前的奇景,是恐怖,也是美麗的。帶來巨大壓力的同時,也給人一種想要與其親近的吸引力。
而且很奇妙的,林又’聽’到了之前在孤島上,由眾多驅逐艦級所發出的尖銳噪音。
在這個沒有空氣介質可以傳播聲音的地方,某人是怎麼聽到東西,是一件連他自己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的事情。
林可以確認的是,雖然噪音不管從頻率、高低,各方面都和上一回聽到的一樣。但他這一回的理解,外神們所說的是:”你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