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到策論每一篇至少是“千字文”豈不,有些甚至能衝擊萬字,所以考試時間很長,一直從上午七點考到中午十一點半,足足兩個時辰,四個小時。
考完試之後,考生身心俱疲。
正如吳駒所說,他們前面難過的太早了。
策論遠比數學難得多,如果說數學是給了許多考生當頭一棒,那策論,可能是給了他們一通天馬流星拳。
最讓人崩潰的是,冥思苦想半小時,奮筆疾書半小時後,最後定睛一看——我這寫了些什麼垃圾??
這實在是太多考生的心聲。
在最後享受了一頓食堂的飯菜後,下午考了禮法和體育,至此,會試圓滿結束。
“大家拿好准考證,有序離場,和初試一樣,三天之後,試卷答案會刊登在《大秦報》的會試特輯上,六天後成績單會送到登記准考證時填的家庭住址,金榜也會在那一天的第六期《大秦報》上放榜,也會在各大城池的佈告欄張貼,大家可以關注一下,好了,各位考生可以離開了!”
考生們離開試院,或結伴同行,或與家人分享,漸行漸遠。
之後,進京趕考的學子們陸續離開了,熱鬧了數天的咸陽終於有所降溫。
批卷組也開始忙碌起來。
這次吳駒很機智的請了外援。
他在朝會上向子楚打了報告,大抵意思就是:缺人,撥點人手吧,我看朝中這些閒沒事的大臣就不錯。
朝臣聽完眼都直了,你自己忙的焦頭爛額還要帶上我們??
但子楚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將挑了一批清閒的、有一定文學造詣大臣調了過去,這些大臣不需要管其他科目,僅僅負責給策論題打分,每五人一組,進行討論,最終議定一個五人都同意的分數。
如果因為答案太好而糾結分數,或是別的什麼原因而出現了爭執,就將試卷上交給上一層,由吳駒、李斯、揚煊、嬴勵以及一眾出卷人組成的二級批卷組來確認分數。
整個批卷組忙成了一鍋粥,紙張的翻動聲和討論聲不絕於耳。
……
會試結束的第二天,《大秦報·會試特輯》發售,上面刊登了會試各科各題的答案,供考生自行對答案。
這下學子書生的哀嚎那可真是滿城無處不聞。
初試時也有這樣的景象,但最後只淘汰了近一半的人,相當於淘汰率是50%。
這次就不一樣了,會試的題目那可是嘎嘎猛啊,直接讓大批好不容易跨過初試這道門檻的考生折戟沉沙。
根據不完全統計,淘汰率已經達到了80%。
相當於參與科舉的一萬人中,只有兩千人倖存!
當然,這只是粗略的估計,大秦報不提供作文題、策論題的答案,最後得分猶未可知。
可以拭目以待。
但不管怎麼說,這個可以算作“成績預告”的會試特輯,使得一部分人血壓飆升。
哪怕是考生中登峰造極的那批人,也無法再像初試時那樣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