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好處?”子楚問。
吳駒清了清嗓子,說道:“大王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整個秦國的孩子都能讀得起書,都有光明的前程,而這一切都是大王給予的,那他們會不會感激大王?”
子楚眼睛一亮。
“並且你看,我舉例的那些課程裡還有思想品德,從小就教導孩子們忠君愛國,什麼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什麼的,那長此以往,還會有人犯法作亂,還會有人造反嗎?說完全沒有不太可能,但數量上肯定是要大大降低的吧?”吳駒說道。
子楚嚥了口口水,顯然對此很心動。
吳駒這番話有點類似於儒家的以禮治國了,不過他相比起儒家有一點好,那就是不說空話,他所說的這些情況都是實實在在的有可能出現的。
“科舉制已經決定了,不過這義務教育……”吳駒正想說話,卻被子楚打斷了。
子楚終究還是沒有被吳駒忽悠瘸,或者說錢包的厚度讓他保持了清醒和剋制。
“在全國蓋上學校,面向整個國家招收適齡兒童,真要這麼搞非得把秦國財政抽乾不可。”子楚說。
“咱們可以搞個閹割版,弄幾個試點,徐徐圖之啊。”吳駒攤手,給出了對策。
“什麼意思?”子楚問。
“先在咸陽城搞,然後在整個京畿,繼而在秦國的發達地區,最終到整個秦國,以及未來的全天下!”
吳駒這麼一說,子楚頓時就明白了。
但他還是沒有下定主意。
“讓寡人再想想吧。”他說。
吳駒點點頭,沒有意見。
僅用不到一小時就決定這麼大的一件事那就太不嚴謹了,更何況,吳駒自己的青囊學宮都還沒搞明白呢。
二人又針對兩個問題聊了幾句,越是瞭解的深,子楚就越發感覺到這科舉制和義務教育的優越。
同時,他也感到了吳駒的才華橫溢後,子楚悠悠說道:“吳駒,你當真有輔國之才啊!稱之為秦國的國之柱石也不未過了,把你帶進秦國真是寡人做過最正確,價效比最高的一件事了。”
想起當初在岐山,用一萬金就把這小子拐了回來,子楚不由得嘿嘿一笑。
啊不對,一萬金都沒出。
那一萬金是呂不韋出的,子楚只出了一個五大夫的爵位和一個醫署卿的官位。
子楚轉頭看向吳駒,又道:“但凡你不那麼鹹魚,多遞幾本像這樣的奏章,多弄點秦鹽那樣的好東西出來,寡人這秦國不知會出現怎麼樣的盛世。”
“咳咳。”吳駒對此避而不談:“還是說科舉的事吧。”
君臣二人聊了接近半個時辰,茶都喝下去了好幾壺,茅廁都上了七八回,最終時近傍晚,子楚這才滿意的放吳駒離開。
“在正式下決定之前,這本奏章大王還是不要給人看比較好。”吳駒叮囑。
“放心吧,寡人有分寸。”子楚微微頷首。
“走了。”
吳駒擺擺手,馬車駛出王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