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看來,若放任這天下自然發展,多少年可以使用科舉制?”子楚問。
“五百年。”吳駒答。
“若推廣紙張,使百姓獲得知識呢?”
“最快,五年便可遍及天下,若只考慮秦國,三年也可。”吳駒答。
子楚點點頭,不由得再度陷入思考。
“只有紙張……只怕不夠吧。”子楚問。
“臣既然說出來,那當然就是有十足的資訊,我手上不止紙張這一個大殺器。”吳駒微笑。
光有紙張當然是不夠的,但如果……再加上印刷術呢?
“看來你對這科舉制真的是很有把握了。”子楚說。
“若使用科舉制,不出十年,朝廷人才濟濟,天下寒士俱歡顏,若再進一步,使用義務教育,不出十年,天下人人識字,朗朗讀書聲響徹神州大陸。”吳駒說。
“真是一副讓人心馳神往的景象啊!”
子楚慨嘆。
他扶著憑几站起來,來到殿門口,負手看著殿外的宮闈和宮殿起伏。
“你真的很自信能做到那樣嗎?”
“謙虛點的說,事在人為,不謙虛的說,一定能。”
“臣有信心和把握做這個商鞅,就看大王願不願意做一回秦孝公了!”吳駒說。
“商鞅變法……”子楚目光灼灼。
商鞅變法,商鞅和秦孝公缺一不可,如果當年不是秦孝公始終如一的支援商鞅,極大程度的放權給商鞅,最終變法的效果絕對不會這麼好。
同樣,在變法這件事情上,吳駒和子楚不齊心協力,不破釜沉舟,是辦不成這件事的。
“《易經》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秦國因變法而圖強,既然有了這麼好的想法,那寡人就肯定要搞!”子楚說。
“大王聖明!”吳駒立馬起身拱手。
子楚現在躊躇滿志,恨不得直接把這本奏章摔到朝會上,讓那些朝臣照著辦,但他知道並不能這麼做,天時地利人和,現在還沒一個到位的。
他轉頭問:“計劃是什麼?”
計劃?
吳駒摸了摸鼻子。
他有個屁的計劃。
前世他可沒研究過這些,現在想搞那就是摸著石頭過河。
不過大體的步驟已經確定下來了。
先打破知識禁錮,後實行科舉制,最後拋棄科舉制實行義務教育。
“先等紙張正式發售吧,在此期間,大王也可以多思考思考個中細節。”吳駒將奏章拿給子楚。
子楚點點頭:“沒問題,正好,寡人一時半會也不能拿定主意,三思而後行總是沒錯的,嗯……尤其是義務教育。”
“義務教育雖然更徹底,但它的好處也明顯啊。”吳駒又說:“除了我剛才說的消滅世家貴族和輸送多元化人才這兩點,還有一個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