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交替的時候,如果說,有什麼再次震撼世界?那肯定就是卡車司機卡梅隆。新鮮出爐的《阿凡達》又雙叒叕席捲全球票房。全球總票房高達27.88億美元,打破了他自己本人保持的《泰坦尼克號》21.85億美元的票房榜冠軍記錄。
讓人不得不驚歎,能夠戰勝卡梅隆的,也只有他自己了吧?
而國內的票房同樣高達14億軟妹幣。
隨著內地數字影院的大規模建設,大熒幕的數量已經成倍增加。單片票房也同樣打破了3億的限制,開始向著10億大關進發。
要知道,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資料。因為差不多就是1.4億美元!
這個數字不僅僅有象徵意義,還真正打破了某種侷限性。
因為好萊塢的引進大片,就能分成25%,差不多3500萬美元左右。國產片的分成是三分之一強,差不多就是5000萬美元!如果再加上好萊塢的名導明星,那些2000萬俱樂部的因素,還有高昂的製作成本,四捨五入一下,國產片不就差不多1億美元的大製作了嗎?
而且光依靠國內市場,就能賺的盆滿缽滿,還要啥腳踏車?根本不需要迎合海外市場,考慮國內觀眾的口味就足夠了。
當然,也有一定的副作用——熱錢大量的湧入,明星的片酬暴漲。
現在無論多高的片酬邀請明星,那都是賺的。也許等到檔期結束,明星的片酬又會大幅度的增漲,甚至增漲一倍之多?
回到《阿凡達》這部影片。優秀之處這裡也不用水了,好的影評有許多。但不得不承認,之所以有那麼高的票房,重要因素之一——3DMAX開始大規模的普及。
既然3DMAX的票價高,那肯定會帶來更高的票房。
於是各國電影市場又發現了一個新的盈利增長點,千軍萬馬製作3DMAX影片。
其實嘛……也就是好萊塢和中國市場。咳咳。只有這兩大市場有那麼大的容量,能夠承受高昂的製作成本。
不過話說回來,不管怎麼樣,新的3DMAX特效大片,那也要等到一、兩年以後。就算是2D轉制的偽3D,起碼也需要大半年。
於是趁著這個機會,《火星救援》3DMAX版本在全球重映,恰好填補上了這個市場空白。藉著《阿凡達》的風靡,《火星救援》同樣獲得了5.1億美元的海外票房,並且在國內獲得8.4億軟妹幣的票房。算是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
然而內地市場一片大好,可等到新年伊始,除了《阿凡達》和《火星救援》這兩部現象級影片之外,其他影片的票房表現卻比較妖。
特別高的基本沒有。但1億以上的卻有十幾部?顯得是相當平均,而且幾乎都是大賺特賺。
道理很簡單,還處在一線大咖幾百萬片酬的年代呢。票房上億,怎麼樣也不會虧本吧?
而且在容光的印象中,下半年的情況應該差不多。除了《盜夢空間》,還有國產片《唐山大地震》和《讓子彈飛》。這三部影片都是5億以上級別的。其他的同樣是些億元角色?
那麼說起來,競爭不怎麼激烈……吧?容光的信心大增,開始了《血堤》的前期宣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