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雲也掩飾不住臉上的微笑,看向李長歌,卻是若有所思。
而張桂芳則是讚道:“好文!雖然內容駁雜,然而題旨鮮明,此文先寫聲,後寫形,接著寫近景,再到遠景,層層組織,讓人如同身臨其境!”
李惟也點頭讚道:“先聲奪人,動靜相融,將游魚刻畫得惟妙惟肖,形神畢現。”
徐雲道:“長歌,我有一個侄女,芳齡十八,你要不要?”
李惟道:“好你個徐雲,竟然想要搶我的女婿!”
“什麼叫你的女婿?人家又沒答應娶你的女兒。”
“徐雲你信不信我一口文氣寶劍噴死你?”
“你以為我就沒有嗎?”
眾人忍不住大笑,空氣中充滿了歡快的氣息。
這時,卻有人盯著紙上的文章微微皺眉,說道:“這篇文章所描述的是翹英潭的景色,可是為什麼我覺得有些悲愴?有種頗為淒冷的感覺。”
眾人都是一愣,上次仔細閱讀,隨即都是紛紛點頭:
“不錯,我也有這種感覺。”
“這文章有些淒冷,讓我感覺有些憂傷。”
徐雲笑道:“你們才看得出來嗎?這篇文章不僅寫景,而且寫情啊!”
“寫情?”
“哪裡寫情了?”
“徐縣令,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
“只有景啊!”
眾人均是詫異道。
徐雲卻看向面帶微笑的李長歌,說道:“此文雖只描述景色,卻將景色刻畫得淒涼,因此讀起來感到有些淒冷了。那是因為長歌將要離開清河縣,心中有所不捨。此文不僅寫景,亦是寫離別之情。”
經徐雲這麼一講解,眾人才恍然大悟,感嘆李長歌的才華。
“原來如此!難怪我總覺有些淒涼。”
“雖無一句寫情,然而卻透過環境表現出不捨之情,好個李長歌,太妖孽了!”
“我敢說,這篇文一定能上大商文報!若是上不了,那便是文報的編審瞎了眼睛!”
李長歌聽著眾人的誇讚聲,卻是哭笑不得,《小石潭記》是柳宗元寫的,當時他在官場上遭受到了挫折,被流放到了荒涼的偏遠地區。因此這篇文章固然寫情,卻是寫被貶之後的憂傷痛苦之情。
和他要離開清河縣一點關係也沒有。
當然,被眾人這麼誤會,李長歌也只好面帶微笑。
“長歌,此文該取何名?”李惟問道。
“就叫……《翹英潭記》吧!”
“好,你來寫上名字。”
“是。”
李長歌接過筆寫下了名字。
李惟緩緩收起寫著《翹英潭記》的宣紙,說道:“此文我定當親自送到文府,讓鍾府君親自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