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小芳告訴陳揚和陳福明,農用拖拉機,是這段路上最便宜的交通工具。
到了海門港,不能直接進港,要先去碼頭附近的旅社住下。
這個旅社就是海門港的港務局辦的。
沒有名字,沒有牌子,但規模不小。
凡要在港口乘船的旅客,幾乎沒有不在這裡住的。
因為住在這裡好處太多。除了收費便宜,這裡還有食堂,還允許人貨共存。
最大的好處,是旅社有個後門,出了後門就是碼頭,走五六十米就可直接上船。
到了旅社大門口,卸下貨,付了運費,再挑著貨進旅社。
進去一看,陳揚才明白,這哪是什麼旅社,原來就是碼頭的大倉庫。
兩邊一熘的通鋪,中間既是過道,也放貨物,從頭到尾,足有五十米長。
一個人住一個晩上三毛錢,一擔貨每天收費兩毛,都挺便宜的。
在旅社住下後,已是下午一點,三個人都還沒吃午飯。
但第一件事不是吃飯,而是去碼頭買票。
那時沒有預售,買的就是下一班船的船票。
來往於海門和上海之間的客貨混裝班船,一共有兩隻,都屬於海門運輸公司。
403和405。
一個星期,兩趟班船,單程三到四天。為了天州的改革開放,403和405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陳福明留下看管貨物,陳楊和童小芳兩個去買船票。
售票處就在碼頭入口處附近。
船票還有。403號輪船,後天早上七點鐘。
散艙只剩兩張票,三等艙倒是還有不少。
陳揚知道童小芳省錢,他讓童小芳和陳福明買散艙票,他買了一張三等艙票。
還有貨票,陳揚買了一張,童小芳和陳福明各買了兩張貨票。
買完船票,二人再回來,去旅社食堂吃飯。
出門在外,精打細算,能省則省。
食堂裡無非是饅頭米飯青菜鹹菜之類。
好吃的也有,但很少有人捨得掏錢去買。
兩人吃罷,給陳福明買了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