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用扁擔,陳揚用竹槓代替扁擔,目的就是用來藏錢。
這是一個秘密,來自爺爺的提醒。
童小芳和陳福明開始不知道,後來知道了,都自嘆弗如,再學習效彷。
到了路橋,直奔小商品市場。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三個人要的貨到手了。
童小芳和陳福明的貨是刷子,直接用麻袋包裝,各有八個大包。
陳揚的女性飾品,怕壓怕摔,用紙箱包裝,一共裝了四個紙箱。
接下來,就是把貨運出去。
天州地區不通火車,也不可能用飛機運輸,要想把貨運到外省外市,有兩條路可走。
一是陸路,用汽車運輸。
小商品市場的幾個入口,就有運輸公司攬貨的牌子,很方便聯絡。
但用汽車運貨,幾個毛病很難克服。
一是運費太貴,作為薄利多銷的小商品,要是用汽車運輸,利潤就會大大降低。
二是時間不準。人家一輛卡車,六噸八噸十噸的,要裝滿貨才能走。你幾百斤貨在車上,人家不能保證什麼時候到達目的地。
最麻煩的是三,人貨分離。貨車不能帶人,造成的後果,往往是人到貨未到,或貨到人未到。
陸路不好走,陸路不能走。
還好,天無絕人之路,對天州人來說,不走陸路可以走海路。
天州地區有個海門港,面向東海。透過船運,南至溫州、福州、廈門和廣州,北至寧波、上海、青島、天津和大連。
只是大部分是貨船,而且船期不定,不符合廣大個體戶追求的實用。
海門至上海,每週兩趟班船,船期比較固定。
最大的好處,一是客貨混運,二是船票便宜。
散艙每人五塊,一二三等艙分別是十塊、八塊和六塊。
貨價更便宜,每擔兩塊。你有力氣,即使每擔五百斤,也只收你兩塊錢。
最早的那批長途販銷客,走的都是海路。
到了上海,道路就廣闊多了。
汽車和火車都可以運輸。
除了海運,還有水運。沿著長江,上海的輪船可達沿江十餘個大中城市。
當然,在到達上海黃浦碼頭之前,還有一段很長的路,還有很多的大事小情。
從路橋到海門二十餘里,需要僱用農用拖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