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請孫老師現場指導。
二是給兩口子做手工年糕和麻餈。
老兩口好吃年糕和麻餈,但牙口不好,只喜歡吃手工的年糕和麻餈。
現在有了一種機器,做米麵的,後來經過改進,可以做年糕和麻餈,俗稱機器糕。
機器糕壓得太實,滲水性差,嚼在嘴裡太硬,也失去了手工年糕的香味。
陳揚答應孫老師,只要他來做客,就給他做手工年糕和麻餈。
孫老師平時幾乎不出門,但為了陳揚和肥皂,他和老伴一起來了。
陳揚到南塘街河埠碼頭迎接。
陪著老兩口逛了逛百來十米長的南塘街,陳揚才領著回自己家。
全家出門迎接老兩口。
孫老師惦記肥皂,直接去了“車間”。
奶奶和母親,負責陪著吳老師說話。
“陳揚,什麼時候能揭模?”
“中午十二點以後。”
陳揚彙報了整個試產過程。
“陳揚,你已經夠嚴格的了。有的工藝,並不需要精益求精。比如說鹼水的溫度和橄欖油的溫度,在三十五度到四十五度之間,都是允許的。”
陳揚笑道:“老師,我還是第一次聽你說不需要精益求精。”
“這沒辦法。對手工作坊來說,生存第一,賺錢第一。如果精益求精,就沒法生產了。”
下午一點多,兩套模具開啟。
孫老師檢查一番,肥皂試產成功,各項指標基本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