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套模具被兩條破被子蓋上。
“老二,老三,你們記住了。至少要等十二個小時,才能拿掉被子。然後再等至少十二個小時,才能把模子開啟。”
二弟點點頭,“現在是中午十二點,也就是說,至少要等到明天十二點。”
大妹又問,“大哥,那接下來呢?”
“到時候我親自檢查。如果成了,就可以拿刀切割。然後,一條一條的用紙包好,放在避光通風的地方。等十五天到二十天,肥皂就可以使用了。”
二弟不好意思的問,“大哥,能不能告訴我們,咱們這一把能賺多少錢?”
“毛利六塊。”
“啥叫毛利?”
“毛利不等於純利,就是不是淨賺。我說的能賺的六塊錢裡,不包括咱們的工資,也不包括其他支出,是按原料算出來的。”
大妹說,“毛利能賺六塊,已經很不錯了。”
二弟也會算帳,“那咱們多幹點啊。大哥,下午咱們再來一把,晚上又來一把,咱們一天就能賺十八塊了。”
陳揚笑了,“你急什麼。這只是試生產,做出來的是不是肥皂,我都不知道呢。”
爺爺說,“今天就這樣了,等成功了再大幹快上。”
陳揚製作肥皂的配方和過程,與教科書上不太一樣。
這是孫老師的功勞。
孫老師經過多次實驗,簡化了製作過程,也對原料配比進行了調整。
孫老師說,這套新配方和新流程,雖然比不上正規廠家,但能甩公社化工廠十八條大街。
陳揚是對的,試產成功後,才能擴大生產,才能進行各項工藝改進。
這是工業生產,不是下河捕魚和辦《復讀學校》。
陳揚打電話,邀請孫老師和吳老師兩口子來家裡做客。
目的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