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餘恪有著超越這個時代的槍械知識,但那只是在使用方面,要讓他憑空造出一款現代槍械來,根本不可能。
光是造出擊發式步槍,就夠為難他了。
槍彈廠已經招募到了二十幾位鐵匠、七八位木匠。
餘恪把之前畫的擊發式步槍的圖紙拿出來,給這些鐵匠木匠師傅講解了一番。
鐵匠師傅們需要鍛造各種槍械零件,槍管、彈夾、撞針之類的。
木匠師傅則僅僅只需要製造出槍托、槍桿主體,以及用紙漿做出子彈的外殼。
餘恪把自己的要求說了一遍。
鐵匠們紛紛表示問題不大,木匠們也表示輕輕鬆鬆。
第二天,餘恪看到他們鍛造出來的東西,卻大失所望。
鐵匠鍛造出的各種鐵質零件精度不夠,很難嚴絲合縫,達不到要求。
至於木匠師傅倒給了餘恪一個驚喜,製作的槍托比他想象的要好,只是還沒有刷上木漆,很容易磨損或受潮。
但子彈外殼,木匠師傅們卻做得不夠精細,有大的有小的。
越小的東西果然越難造。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雖然製造槍械困難重重,但餘恪並不著急,慢慢來就是。
三個月後,餘恪解決了子彈外殼的問題。
五個月後,子彈生產線建立完成,第一批大小相同的紙殼子彈產出。
九個月後,餘恪才終於製造出了一把合格的擊發式步槍。
這款由他親手設計和製造的擊發式步槍,被命名為定國號。
有效射程五十米,威力跟法國人的格哈M1874步槍差不多。
在這個年代,算得上是十分頂尖的槍械了。
又過了兩個月,定國號步槍的生產線初步組建完成。
此時正是中法簽署《中法會訂越南條款》的日子,和前世歷史中一模一樣,只是簽署的時間稍有差別。
餘恪一心撲在槍械生產上,對此事一無所知,還以為前線戰事仍在繼續呢,直到幾天後才從上海的《彙報》上得知此事。
雖然不知道條款的具體細節,但卻知道李鴻章這些軟骨頭慕洋派,為了所謂的‘良好信譽’,不允許張之洞乘勝追擊。
餘恪氣得將槍彈廠庫房門口,一株一人合抱粗的枯柳,三拳砸斷,又將樹根砸的稀碎。
隨後餘恪來到新軍校場,拉走了正在訓練新軍的黃飛鴻。
包下了城中一家酒肆,也不怎麼說話,一罈子一罈子地往肚子裡灌酒。
餘恪眼神從憤怒、鬱悶變為陰沉和殺意,最後變成了堅定。
第二天酒醒後,餘恪將新式步槍的事彙報給了張之洞。
得知終於生產出了擊發式步槍的張之洞大喜過望,親自回到了廣州。
先是參觀了一番槍彈廠,又親手試射了幾槍,大為滿意。
回到總督府,餘恪向張之洞問起停戰的事。
張之洞猶豫了一下,便將左宗棠電傳給他的《中法會訂越南條款明細》遞給了餘恪。
哪想到餘恪看後反應會這麼大。
更沒想到,餘恪居然已經說服了劉永福,要一同舉兵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