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恩第瞅了餘恪一眼,緩緩道:
“煉髓之後的境界叫化罡,據說那河北八卦門的董海川老先生,摸到了這一境界。”
董海川,河北廊坊人,清末十大高手之一。嘉慶二年生,如今已近八十高齡。傳言是八卦掌的創始人。
“恪之,你習武資質不差。若肯在武道上下大功夫,未嘗沒有機會觸控到化罡之境。”
“但萬不可貪功冒進,一定要腳踏實地,夯實基礎,一步步來。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不牢,別說化罡之境,養髒都難!”
“好了,別問那麼多了。這些離你還遠,我今天先教你怎麼站童子樁。”
餘恪定了定心思,點點頭。
霍恩第擺好童子樁的架勢,讓餘恪照著做。
在一旁糾正了餘恪姿勢上的錯誤之處,霍恩第又道:“嗯,保持這個姿勢不動,跟著我的呼吸節奏。”
“呼氣…吸氣,呼氣…憋住…吸氣……”
如此反覆好幾遍。
“剛剛的吐納順序和節奏記住了嗎?”
餘恪點了點頭,在霍恩第的吩咐下又照做了一遍。
“嗯,不錯,”霍恩第接著傳授,
“在站童子樁的時候,首先姿勢要正確,其次呼吸節奏不能亂,否則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可能會傷身。”
“你要將這種呼吸節奏變成本能,行走坐臥之間皆按此法呼吸。”
“接著下一步,站樁的時候,將心神集中,細細感受身體氣脈和筋骨的變化。”
“師父,氣脈是什麼?”餘恪問道。
“所謂氣脈,自然就是‘氣’遊走的路徑。氣脈的根源在肺,由肺部開始通向周身各處。”
“你現在摒除雜念,將注意力集中在胸膛,按我教你的吐納法來呼吸。”
餘恪照做,幾分鐘過後,霍恩第問道:
“感覺到氣脈了嗎?”
“嗯,好像感覺到了,但是很模糊……”
霍恩第點了點頭:“你的資質比我強,我當年接觸這門吐納法時,足足花了三天才感覺到氣脈。”
“你現在站好童子樁,同時執行吐納法。”
霍恩第吩咐道,糾正了餘恪姿勢上幾處錯誤。
將近十分鐘後。
霍恩第指了指餘恪大腿根部和腹下三指的位置:“這兩處位置什麼感覺?”
“酸痠麻麻的,還有鼓熱氣四處亂竄。”餘恪將感覺說了出來。
霍恩第解釋道:“那股熱氣就是湧動的氣血,你要好好把握住這種感覺。
直到你能控制住體內的氣血,按照你的心意遊遍周身、強壯筋骨血肉之時,這童子樁功便算大成了!”
“好了,今天我就講到這裡,你今天再練習一個時辰童子樁,練久了也不好,會適得其反。”
“你自己好好摸索一下,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以後在武道上能有多大成就,還要看你下了幾分苦工。”
言罷,霍恩走下練武場,靠在練武場邊上的竹椅上,喝了口茶水,閤眼假寐。
餘恪默默站著童子樁,精神集中,同時不斷調整呼吸節奏,站累了就席地而坐,歇息幾分鐘然後繼續。
不知不覺間,一個時辰便過去了。
餘恪累的渾身大汗,但卻感覺身體通透,體內有股熱流在不斷遊走著,緩解著他的疲倦。
見天色也不早了,餘恪告別師父霍恩第,回到隔壁的荃安醫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