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參與過良渚考古工作的考古學者們,沒有一個人會否認良渚的玉文化非常優秀,更不會有人認為這些玉器是外來物品,必然是良渚人自己製作的。
但是在堅定無疑的同時,因為一直沒有發現大型的制玉作坊,也終究是缺乏了那麼一點點的關鍵證據,證明這些玉器是良渚人自己做的。
不過現在不一樣了。
中初鳴遺址群的確定,同時還確定了良渚玉文化,玉器製作工藝是來自自
己的。
既然如此,那必然是要進行正式發掘的。
孔建文和李教授簡單討論了一下後,就決定率先發掘儲存情況較好的a區保安橋遺址。
因為這裡有很多營建的土臺,而且儲存情況是四區裡最好的一個區。
保安橋遺址位於中初鳴遺址群的北部。
根據前期勘探出來的遺址規模,孔建文打算在這裡佈設5米x10米的探方22個!
社科院考古所的考古團隊,一共也才來了12個人,靠自己肯定是不太現實的。
還好,浙江作為江南大省,說一句遍地是人毫不為過。
只是稍微藉助了一下當地縣的文保部門力量,第二天就召集來了一百多位鄉下的鄉親們,幫忙進行發掘工作。
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按照用白線畫出來的5米x10米的坑,將裡面的填土一米一米的往下挖出來。
就是幹挖坑的活而已。
一百多位四五十歲的大爺大媽,幹勁十足的拿著一天100的薪資,活幹的那叫一個漂亮。
又是一兩個月過去,近1100平方米的發掘範圍,很快就發現和清理出了良渚文化時期的土臺、紅燒土堆積、灰坑、灰溝、水井、墓葬等,並發現有商周、宋、明清時期的文化遺存。
從地層堆積來看,保安橋遺址的底層,比良渚古城大壩那邊的底層豐富的多,能夠分出12層來。
第1、2層為近現代層,第3層是明清層,第4a、b以及第5層、第6層a、b層都為宋代土層,只是具體活動時期不同。
光是一個宋代層,可以分出五層來,可以明顯看得出來,在宋代的時候,保安橋遺址所在的位置,應該是一個十分重要,人流量密集,且人類活動頻繁的地區。
並且出土了大量宋代早期陶片、瓷片、磚塊,少量晚期瓷片、瓦片、磚塊。
想來也是,還是那句話,良渚遺址群分佈的區域,實在是離著南宋都城太近了。
完全可以預見的到,這片地方的土層底下,宋代土層是最豐富,也最厚的。
畢竟南宋的杭州地區,是最最重要的華夏中心,堪比古之長安,人口稠密,且匯聚了來自天南地北的貨物。
宋代雖然一直被網友們說是弱宋,是軟膝蓋。
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宋代雖然在對外戰爭方面很拉,但是內部承平多年,經濟發展的非常好,民生也做的很不錯,算的上是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富庶時期了。
不管是對百官還是對百姓來說,都是一段日子過的比較舒服的時代。
顧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