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槨的出現,也很重要。
這說明良渚人已經熟練的使用起葬具了,而不是像一些新石器時期的遠古部落文化那樣,還是隻草草挖個坑,放點陪葬品就埋了。
更注重“身後事”了,會用木頭製作棺槨葬具。
那位工作人員繼續介紹道:“部分墓葬可見棺槨痕跡,部分墓葬僅見棺痕,少量小墓不見棺槨痕跡。”
“墓中的隨葬品則以玉器為主,種類有琮、璧、冠狀器、三叉形器、璜、錐形器、柱形器、鐲、端飾、管、珠等。”
“陶器、石器次之,陶器有鼎、豆、圈足罐、盆、過濾器、甑等,石器僅鉞一種,另出少量鯊魚牙。”
需要說明一點。
姜家山墓地這一塊,埋葬的是高階貴族墓葬,並不是平民墓葬。
這些高階貴族們的隨葬品,只能代表良渚國高階貴族們的生活情況,卻不能代表廣大的良渚平民。
至少在那個年代,良渚人還沒有奢侈到每個人死後都能擁有棺槨入殮。
畢竟做棺槨要伐巨木,然後再用巨木做棺,很浪費生產力。
而從這些貴族們的隨葬品上,也可以看得出來,良渚基本上已經進入到了玉、陶器時代。
至少在貴族這邊,是不再使用低端的石器了,在代表權力以及武力,還有飾品方面,更廣泛的使用玉。
在生活用器上,則大量的使用陶器。
如果讓陳翰來分類。
良渚國已經算得上是一個比新石器時期先進,但是要比青銅時期稍微落後一些的文明。
他們已經不算是新石器時代了,但是又還沒到青銅時代。
硬要給劃分的話,應該獨屬於“玉時代”!
良渚古國的玉文化,簡直髮達的不行,基本上後世成熟的玉器型別,在良渚都已經能找到原始的樣式。
也難怪國內外學術界都一致認為,良渚文明就是華夏玉文化的開端。
雖然說像龍山文化、大汶口等其他新石器晚期的華夏文化,都出土了玉器。
但是與那些文化零星一點,不成體系的玉器使用情況相比,良渚文明的玉器文化不但已經有了一套完整的體系,而且發展的非常成熟。
甚至可能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以及中原很多同期稍晚一些的文化,他們的玉器文化,可能都是來源於良渚的。
是良渚這邊發達的玉器文化,向外界輻射影響後,才使得中原大地上很多其他文化都開始使用玉器。
“各位社科院考古所的朋友。”
“M7號墓隔壁的M1號墓,就交給你們來發掘清理了。”
“這是一座隨葬品非常豐富的貴族墓葬。”
浙江考古所的工作人員,笑眯眯的指了指M7旁邊的M1號坑,向孔建文他們告知了一下接下來的工作任務。
姜家山一共有17座貴族墓葬,浙江所因為人手不足的原因,至少有4座墓葬,都已經劃分給社科院考古所來幫忙了。
第一座,先從這M1號墓開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