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年之後,於2011年2~4月又將整個發掘區覆土揭開,再次仔細刮面。
原發現墓葬的北側和南側未再發現墓葬,在m8以西擴5米x5米探方1個,至原良渚遺址管理所圍牆,新發現成排分佈的m15、m16和m17,其中m15打破m16。此為姜家山遺址的第三次發掘。
而現在,正在進行第四次發掘。
這次發掘預計也是最後一次發掘,將會將一共17座發現的良渚貴族墓葬都全部發掘出來,探究良渚貴族墓葬文化。
這次孔建文他們,抵達良渚遺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協助浙江所的考古人員,幫忙一起先把姜家山的這片貴族墓葬給發掘出來。
“姜家山這片墓葬區的地層堆積情況怎麼樣?”孔建文有些疑惑的問道。
底層堆積情況,決定了考古工作能不能順利展開。
特別是對於歷史比較久遠的墓葬,更是如此。
打個比方。
如果我們要挖一座西周時期的墓。
但是呢,這座墓所在的區域,地層堆積很複雜,上面疊壓了秦代的兵營,漢代的城牆,唐代的民居,宋代的大墓,明代的小墓。
那想要直接挖這西周時期的墓,就很難了,必須得先把上面的地層全部清理乾淨。
鄭州老城區其實就是這麼個情況。
地層下疊壓了一大堆各種年代的墓葬和城牆遺址,牽一髮而動全身,根本不敢大興土木。
“姜家山西坡在南宋時期破壞嚴重,表土以下多有厚薄不均的灰褐色宋元時期地層以及瓦礫坑廣泛分佈於整個發掘區。”
那位來自浙江考古所的負責人笑著介紹道:“在第二層,也就是宋元時期的地層再往下,還分佈有第3層,較薄,紅褐色土,夾雜較多紅燒土顆粒,出土少量良渚文化晚期後段陶片及宋元時期瓷片,也屬宋元時期。”
“大部分發掘區第2層及第3層下即為紅色原生山體土。僅在墓地東南部t2036探方中東部第2層下、山體土上殘留少量良渚文化堆築土,也就是第4層,為黃褐色土,土質純淨。”
&n7即疊壓於第2層下並打破第4層。”
“餘墓葬均疊壓於第2層下並打破紅色山體土。”
“可見,這批墓葬的原始開口層位早已被宋代等晚期堆積破壞,墓葬埋設之前堆築土幾乎不存。”
得,這麼說就明白了。
姜家山這邊的土層,在宋代被破壞過一次。
原本良渚文化時期的堆築土,已經沒剩下多少了。
就連現在發現的這些貴族墓葬,大部分也就都在第二層和第三層土裡,而這兩層土現在分化起來是屬於宋元時期的了。
也就是說,當年宋元時期,這些墓葬就在最淺層,好險沒有被挖出來,而是又被宋代繼續堆積了一層土層。
現在他們考古人員,只要把淺層挖掉,然後挖掉第一層宋代土,就可以直接開挖這些貴族墓葬了。
方便是挺方便的,至少比鄭州那種情況好一萬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