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枚金餅中,只有四枚我們發現還殘留了文字。」
招呼各位的研究員,從一旁的架子上,拿起了一個專門另外存放的塑膠盒。
在塑膠盒裡,底下墊著幾張溼巾,在溼巾上,便是四枚金餅。
這些金餅,都呈現出了一箇中心下凹的樣子,應該是放在盒子裡,被外力擠壓下導致的。
而在下凹的最中心處,則有一些黑色的,豎版的墨跡。
因為金餅上被擠壓後,已經出現了密密麻麻的褶皺,所以這些墨跡也是皺皺巴巴的,一時之間很難分辨。
其中,有兩塊上的墨跡,都已經徹底辨別不清了,只剩下一些黑色墨點,難以成字型。
但是,另外兩塊中,有一塊上的文字,還算是清晰。
拿著個放大鏡,魏來與李教授湊近了這枚金餅。
在放大鏡的作用下,原本還模湖的文字,立馬清晰了起來。
「南...海...海昏侯臣賀,元康三年酎黃金一斤...?」
實際上,在金餅上的文字,並非是這些研究員以為的小篆,而是漢隸而已。
只是因為墨跡有些過於模湖了,所以才難以分辨。
不過最後的「一斤」二字,研究員們還是看得懂的。
也是因此,他們才找上了陳翰和李教授。
只是沒想到,兩人拿著放大鏡就這麼一看,直接就全部解讀了出來。
「元康三年,也就是公元前63年。」
「這一年,春,三月,漢宣帝詔封故昌邑王劉賀為海昏侯。」
李教授扶了扶眼鏡,澹定的說道:「這應該是劉賀重新獲得列侯爵位後,向西漢中央敬獻的第一批酎金。」
「一斤黃金,也就是這一塊金餅。」
「依西漢制度,每五百戶一年敬獻四兩黃金,海昏侯剛被封侯的時候,是食邑四千戶的,也就是一年應該送上2斤的黃金。」
「這有四塊帶有文字的金餅,應該是海昏侯2年敬獻的黃金數量。」
「只不過,按照中央制度,海昏侯一年也才不過送上2斤黃金,說明以海昏侯的爵位,一年估計也就只能賺取到不足十斤的黃金。」
「看起來昌邑王攢下了不少黃金啊」
李教授越說越疑惑。
285枚金餅,按照西漢制度,應該是285斤黃金了。
海昏侯一年酎金才不過2斤黃金,這相當於是中央的抽成。
就算中央很客氣,只抽了十分之二吧,那一年海昏侯到手估計也才八斤黃金而已。
劉賀做海昏侯4年,而且最後一年還被削了三千戶的食邑。實際上在海昏侯位置上,也就攢到了二三十漢斤黃金。
這285枚金餅,還有那些馬蹄金、麟趾金、金板,估計大部分都是他做昌邑王,以及上任昌邑王攢下的黃金!
既然如此,只要算一算上一任昌邑王在位多少年,劉賀做了多少年昌邑王,做點簡單的加減乘除,就能算出來,昌邑王這位漢代諸侯王,一年可以攢下多少黃金!
從這細節小處出發,其實就可以一窺漢代列侯以及諸侯王們的收入情況了!
這個發現,讓李教授十分欣喜!
這對研究漢代貴族的經濟實力,以及「賺錢」能力,是有重大作用的!
為您提供大神顧屈的《滿級考古大師》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二百七十四章 黃金有字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