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說,就是每個諸侯王和列侯,每年都要向中央進貢一定量的黃金,作為獻祭。
諸侯王和列侯都要按封國人口數獻黃金助祭,每千口俸金四兩,餘數超過五百口的也是四兩,由少府驗收。
對於進貢的酎金數量、純度,西漢中央都有嚴格的規定。
一旦數量不夠,或者純度達不到標準,那削減封地,乃至直接將封國收回,都是常有的事。
漢武帝劉徹就曾經借檢查獻酎金不足為名,削弱和打擊諸侯王及列侯勢力。
元鼎五年,由於列侯無人響應號召從軍赴南越,到九月即藉酎金不如法奪去一百零六名列侯的爵位。
丞相趙周也以知情不舉的罪名下獄,被迫自殺。
其實漢武帝並不是真不滿列侯酎金敬獻不足。
他只是借用這個理由,打擊一批天天混吃等死,不願意為國家南征南越出力的列侯。
一口氣罷免了一百零六位列侯後,剩下的列侯立馬就非常積極的參與南征南越的事情了。
至此之後,借用酎金制度,來乘機打壓一批不服管,或者混吃等死列侯的事情,就成為了西漢不少皇帝愛乾的事。
而且理由也很充沛。
酎金是敬獻給祖宗的東西,對以孝治國,同時繼承了宗周部分宗法制度的漢家來說。
對祖宗不敬,那是最嚴重的一種犯法行為。
別說削減封地了,就連直接賜死,在法理上,在輿論上來說,都是十分正確的做法。
而劉賀墓中的這些金餅,以及之前漢墓從來沒有發現過的金板。
很有可能就是用於繳納酎金的。
只是不知道什麼原因,這些酎金並沒有交付給西漢中央,而是一直留在了劉賀手上。
以至於他死後,將這些金子都帶入了墳墓之中。
除此之外,剩下唯一的可能,就只有劉賀不知道在哪發現了個金礦,開採了多年後,攢下了這麼多黃金。
不過不管是哪個原因,最終這些黃金也沒有被劉賀花掉,反而是全都帶入了墳墓中。
從經濟角度上來看,沒有花出去的錢,無疑就是一張廢紙。
而帶入地下的黃金,也同樣等於一些廢棄的石頭。
對於海昏侯一系來說,這無疑是一件十分悲慘的事情。
錢攢了這麼多,結果全帶地下了,一毛都沒花出去。
不過對於考古人員來說,這卻是一件“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