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互相打的很兇,後來文成公主和親之後,度過了五六十年的蜜月期。
然後吐蕃全軍出擊,打下了一片大大的疆域。
吐谷渾國的政權,就是這個時候滅亡的。
向大唐深度學習,吸納了各種先進文化和工藝,掌握了鍊鐵工藝,再加上自己本來就驍勇善戰的吐蕃,打個吐谷渾還不是輕輕鬆鬆的事情。
誰叫吐谷渾不學好,明明離著大唐爸爸這麼近,卻沒有好好學習大唐的先進文化呢。
倒是這壁畫、金銀器的製作工藝,學的挺好。
根據當地警方提供的線索,這座墓被盜的六百多件文物,大部分都是金銀器,而且製作非常精美,和同時代的大唐金銀器也差不了多少。
並且帶有濃郁的西域風格。
這說明吐谷渾當時的金銀器製作工藝是不差的,至少跟得上時代。
但是武器製作方面,看起來就很一般了。
從主墓室發現的鐵鏃,質量就非常的一般,只是用很普通的生鐵打造的。
而同時期,唐代的鐵鏃已經用上鋼鐵了,甚至好的鐵鏃還是用百鍊鋼做的!
這中間差的工藝,可不是一點半點了。
從生鐵到熟鐵,再到炒鐵,最後才到百鍊鋼。
如果要自主發展的話,這中間沒個幾百年的功夫,發展不出來的。
可是吐谷渾隔壁可是有大哥可以學習的。
就是可惜,看起來吐谷渾是不注重學習先進技術。
這才最後落得了個政權滅亡的結果。
甚至民族自己的文字,都被拋棄忘記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孔建文,在主墓室西南角,發現了一塊木牘。
而木牘上,是用藏文書寫的一行文字。
藏文,在座的所有考古工作者都不太懂。
而且這些藏文還不是現代藏文,是原始的古藏文,也就是松贊干布時期創造出來的文字。
也是吐蕃國的官方文字。
之前說過了,這座墓的年代是在七八世紀的時候,也就是吐蕃國統治青海地區的時候。
吐谷渾國這個時候已經滅亡一兩百年了,只剩下了吐谷渾部。
而且看起來這吐谷渾部吐蕃化的很徹底。
在自家部族王族的大墓裡,找到的文字紀錄,都是用藏文書寫的。
可是吐谷渾國在強盛的時候,也同樣幹過自己創造文字的事。
很顯然,吐谷渾部在這個時候,已經全面放棄自己的文化和文字,甚至語言了。
這讓陳翰感到十分好笑。
吐谷渾強盛的時候,不知道從隔壁牛逼轟轟的中原,學習先進的文化和技術,和前輩北魏一樣搞漢化運動。
然後等到被吐蕃征服了,國家都沒了的時候,倒是立馬屁顛屁顛學習吐蕃的文化了。
這還真是牽著不走,打著倒退!
只能說是活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