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這件木牘送去藏文研究所吧。”
孔建文揉了揉眉心,將手上那塊已經發黑的木牘,遞給了柯教授。
金文、篆文、隸書等等中原古文字,孔建文都敢說一聲略懂略懂,李教授更是可以算的上是精通。
而且現在社科院考古所還有陳翰這個新鮮血液加入。
陳翰的金文(鐘鼎文)和篆文研究也很深入。
只是,對於藏文,社科院考古所是真的束手無策。
雖然,古藏文和現代藏文之間的差距並不大,區別難度也就和繁體字與簡體字的區別差不多。
但是,現代藏文他們也不懂啊!
藏文,相傳是吐蕃時期,松贊干布命令吞彌桑布扎前往印度學習,並回來創造的。
據幾部重要藏文史籍記載:藏族原無文字,松贊干布派遣屯米桑布扎赴天竺學習梵文和佛法。
他學成之後返回吐蕃,遵照法王旨意,據梵文創立了藏文。
屯米桑布扎從梵文的34個子音字母中,剔除藏語語音中沒有的11個,又據藏語語音發音的實際情況增補了7個,制定了30個子音字母。
又從梵文的16個母音字母中,挑出4個與藏語相符的,制定了4個母音符號。
他根據梵文蘭查字母創制了藏文正楷,又根據烏爾都字母創制了草書。
並用藏文寫下了8種文法書,翻譯了《寶雲經》等20餘部梵文佛教經典。
這便是藏文的誕生。
只是,根據現代的考古證據來看,藏文似乎並非是這樣誕生的。
在吐蕃國之前,青藏高原還曾經存在一個古國,叫做象雄王國,是在XZ高原雄霸一方的部落國家。
在華夏曆史中,這個國家被稱為羌同、羊同,在敦煌藏文文獻中記載,這個國家是在松贊干布的領導下,被吐蕃征服了,並且在當地設立象雄。
其地址,差不多就是現代的ALD區。
別看現代ALD區是一片人煙罕見,生活相當困難的貧困地。
但是在公元六七世紀的時候,ALD區氣候宜人,十分適合住人,是整個青藏高原最繁華的地區。
這裡至少在4000年前就形成了部落形式的文化,在7世紀前達到鼎盛!
當時佔據此地的象雄王國,人口應該不低於1000萬人!
早期學界根據敦煌藏文文獻認為滅亡於644年,也就是被松贊干布征服。
不過近來隨著《瓊王宇赤傳承史綠松石》《扎瓊嘎爾波世系史格言寶串》《太陽氏王統紀》等文獻面世,學界發現象雄最終滅亡於955年吐蕃王子吉德尼瑪袞手中。
也就是說,當年松贊干布所謂的“一統藏地”,實際上並不是事實。
松贊干布只是威服了象雄,名義上征服了ALD區,實際上這裡還是高度自治,或者說是類似納貢體系的臣服吐蕃。
而象雄王國使用的象雄文,和現在藏文很相似,但是和現代藏文又有不同,並且誕生時間比吐蕃藏文更早。
這些考古文獻的出土,幾乎可以確定,松贊干布創造藏文之前,藏地沒有文字的說法也是扯澹的。
藏地的文字,應該是經過了象雄文吐蕃藏文現代藏文的發展。
而象雄文,才是真正那個借用了梵文字母,根據藏人的語言,創造出來的文字。
比起青藏高原北邊,更靠近青海和西域地區的吐蕃人。
在青藏高原南邊,在和天竺接壤的ALD區生活的象雄王國,似乎也更容易接觸到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