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吐蕃人是在松贊干布之後,才遷都到LS的。
而ALD區的象雄王國,從四千年前就在ALD區發展生活了。
而象雄文和吐蕃藏文之間的關係,就像是漢字與西夏文之間的關係,也像日文中的漢字和華夏漢字的關係。
兩者看起來非常的像,但是字義啥的根本完全不一樣。
也就是說,吐蕃藏文,實際上是在字形上抄襲了象雄文,在象雄文的基礎上完善修改得出的文字。
估計是松贊干布“光輝形象”以及對吐蕃的壯大產生的重要影響,所以後世人就將這些東西一股腦全推到了松贊干布身上。
原本從象雄文身上學習演變出來的藏文,也就成了松贊干布命令人創造出來的文字。
這種事情在世界各國都很常見。
一個偉人的出現,總是會有各種榮譽和不是自己做的好事,被強加在他身上。
藏文的楷書和草書,在造型上,有著較大的區別。
其原因正是草書體來源於象雄文,楷書體則源於梵文。
實際上,象雄文才是桑布扎創制完整藏文系統的重要參照文字。
藏文從創制到15世紀初葉的800多年間,根據史籍記載,有三次重大修訂工作,在三次修訂之後的藏文,就和現代藏文幾乎一模一樣了。
而就算是沒有修訂之前的吐蕃藏文,因為在敦煌存有大量唐代的吐蕃藏文書寫的佛經、吐蕃史料等藏書。
敦煌在很長一點時間裡,是淪陷於吐蕃國的,所以敦煌石窟存有大量古藏文書寫的書籍。
得力於此,現代對古藏文的研究,也非常的成熟。
至少比金文研究還更加成熟一些。
畢竟這些用古藏文寫的佛經,都有現代漢字版本的,想要對照著學習古藏文不要太簡單。
孔建文和陳翰他們看不懂這塊木牘上的吐蕃藏文,一點都不是問題。
拍個照,拿去給研究藏文的研究院去看,他們肯定能看得懂。
也許,這片木牘上紀錄的,就是這位吐谷渾王族的生平呢!
說來也蠻讓人感嘆的。
曾經擁有自己的文化、文字、語言的吐谷渾,在被吐蕃征服了一兩百年後,就完全吐蕃化了。
《仙木奇緣》
到現代,甚至吐谷渾的文字與語言都徹底失傳了,這個民族都消失在了時間長河之中。
“臥槽!”
突然,一聲尖叫,打破了陳翰與孔建文的沉思。
正在主墓室1號盜洞的擾土附近清理的一位青海研究所研究員,驚喜的喊道:
“柯教授!”
“我找到了枚銀金合金印章!”
“上面有刻字!不過好像是藏文!”
“在印面,還刻了個雙峰駱駝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