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合葬墓,這在遠古時期就已經出現了。
到了周代,因為《周禮》的墓葬制度開始完善,貴族們就不再夫妻合葬,而是異穴相對而葬。
上到天子,下到列侯,基本上是不會夫妻合葬了。
但是下面的低階貴族,以及普通的平民,沒這麼多講究,而且也有情感方面的因素,所以依舊還是會有夫妻合葬的情況。
到了漢代之後,夫妻倆異穴而葬的情況漸漸變少,夫妻合葬漸漸成為了主流。
到了唐朝時,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百姓,都是夫妻合葬了。
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就是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的合葬墓。
並且吸取了漢代厚葬,所以漢陵大都被盜,帝王的屍骨也被拋棄荒野的慘況,李世民也不搞厚葬,而是以山為陵,陵內不藏金玉,並在陵外立碑予以說明。
昭陵,其實就是一座山裡挖了一部分當陵墓。
還被歷代風水家認為,是華夏曆代帝陵之風水最佳的陵墓。
在主墓室西北角發現的這堆骸骨,倒是確定了墓主人的性別情況了。
算是給考古隊解開了一個疑問。
不過,因為只有骸骨,連棺槨都沒了。
所以這兩位墓主人的身份、姓名,暫時還是沒辦法得到解答。
將剩下的骸骨都收集起來,轉移封存保管後,陳翰蹲在了西北角這一塊,希望能找到一些,墓主人殘留下的痕跡。
既然有骸骨,也許會有隨身攜帶的印章,也散落在這西北角了也說不定。
盜墓賊盜墓,絕對不會搜的非常仔細。
一些墓主人身上掛著的印章,很容易會被漏掉,或者發現了也不好出手。
比起金銀玉器,印章的收藏圈要小了很多,這玩意想要找到合適的買家,賣出價格,不是一時半會可以搞定的。
所以經常會被盜墓賊連帶著骸骨,丟棄在地。
也許,能在這些骨骼旁邊,找到些有用的文物也說不定。
還別說,真找到了些東西。
很快,陳翰就在西北角的淤土中,找到了一個鋬(pàn)指金盃!
鋬,即是指“器物上備手提拿把握的部分”,所謂的鋬指金盃,就是指一種杯口延伸出一塊半月形,用來抓握的金盃。
這種杯子在唐代比較流行。
不過從淤泥裡找到的這個鋬指金盃,雖然儲存完整,但是受擠壓已經變形了。
變成了細長的橢圓形。
在這個杯子的口部與折稜間裝有一環形把手,把手上部有指墊,下部有指鋬,指墊與口沿齊平,呈半月雲頭形。
《第一氏族》
器身是全素面的,也就是完全是用金子塑型的,沒有任何多餘裝飾,也沒有花紋。
有一種原始粗狂的美!
整個杯子口徑大概有個11厘米,是個大杯子,高度有個六七厘米。
器身很薄,估摸著只有兩三厘米。
對金子來說,做薄不難。
畢竟金本身的延展性很強。
在夏商周時期都可以做金箔鑲邊了,做這樣兩三毫米厚度的杯子,在唐代自然不是啥工藝難題。
甚至就連吐谷渾自己都能做。
就是這杯子是素面,沒刻字,所以依舊不能為揭開墓主人身份提供幫助。
“臥槽,還有個胡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