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從墓葬的形式來看,就可以確定,這座墓應該是一座吐蕃國的墓葬,而不是吐谷渾國時期的?”
陳翰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他主要學習和研究的方向是夏商周考古,最多再自己鑽研了秦漢方面的考古。
再往前,或者再往後時期的考古,他就是門外漢了。
沒辦法,華夏的歷史真的太漫長了,而且每個朝代的墓葬都很豐富,形制也不一樣。
明清時期是一個風格,唐宋是一個風格,秦漢又是一個風格。
並且中間還夾雜著五代十國、南北朝這種民族交融時期的複雜喪葬文化。
想要一個人將華夏上下五千年的墓葬制度和風格都研究清楚,那是真的有些強人所難了。
在今天之前,陳翰還以為,這座新發現的血渭一號墓,是吐谷渾王族的墓呢。
畢竟,之前1982年發現的老血渭一號墓,也就是“九層妖塔”,就確認為吐谷渾國時期的王族大墓。
而這座新墓,距離老墓只有四百米的直線距離。
站在臺地上,都可以直接看到那個酷似金字塔形狀的“九層妖塔”!
任誰都會認為,這座墓也是吐谷渾王族的墓。
不對,嚴格來說,這座墓也確實是吐谷渾王族的墓。
不然不會埋在先祖旁邊。
只是,這座墓並不是光榮的“吐谷渾國”時期的墓葬,而是吐谷渾政權滅亡後,殘留的吐谷渾部首領的墓葬。
用漢人來打比方。
就是這座墓是清朝統治時期的漢人大墓。
雖然統治的政權已經改變了,但是人還是那些人。
只是這些在吐蕃國治下生活的吐谷渾部,已經沒辦法重現吐谷渾國的榮光了。
更沒辦法去繼續使用吐谷渾國的君主葬制,只能用吐蕃國的喪葬制度。
移風易俗,這種事情不只是漢族政權會幹,實際上其他民族的政權同樣明白其中的道理。
沒準在吐蕃國治下的吐谷渾部,都已經不會自己本國的語言和文字了,只會使用吐蕃話和早期的藏文。
《日月風華》
畢竟吐谷渾人不像漢人,有長達數千年的文化底蘊,並且人口眾多。
就算有外來部族將漢族征服,也只能放棄本國的文化,主動融入漢文明。
鮮卑人建立的北魏是如此,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也是如此,華夏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亦然。
“可惜,沒有九層妖塔可以挖了。”陳翰嘆了一口氣,興致立馬大減。
柯教授挑了挑眉毛,似笑非笑的看向了陳翰。
對於這位所裡夏商周研究室的新銳成員,他也是有所耳聞的。
“這也不一定。”
柯教授笑著說道:“老血渭一號大墓,當年受限於技術問題,只清理了最上面的三層。”
“但是那是四十年前的事情了。”
“現在科技進步了,下面幾層也並非是不能繼續發掘了。”
“只是現在業內主流的看法,還是能不挖的就儘量不去挖,都保護起來,等到以後技術更先進了,再挖也不遲。”
“不然,以現在的水平,真要說挖秦始皇陵,也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只是沒這個必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