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第四層土地步的位置,他還發現了少量碎石片及骨骼殘塊!
這說明,第四層土就已經很接近於墓葬所在的土層了。
不出意外的話,第五層土,應該就是墓葬的水平土層!
果然,當打到第五層深褐色土時,土質較硬而純淨,起小薄層,根據陳翰在學校裡學到的知識來判斷,這應該是踩踏形成的踩踏面土層。
一般這種土層多在遺蹟中會出現。
比如新石器時期的部落,因為長期有人在部落區域內的廣場、道路上活動,這些泥土被長期踩踏,就會形成較為堅硬,夯實的踩踏面。
神奇的是,這座墓葬居然也有踩踏面。
這說明,在建造墓葬的時候,墓葬內也是長期有很多人頻繁踩踏,才會將地面踩踏的這麼夯實。
果不其然。
陳翰的猜測是正確的。
雖然他和莊雲鵬負責的這個區域,打下的探洞沒有發現墓道。
但是有其他考古隊員,就在第五層土層裡,發現了墓道的位置!
發現墓道的位置,那接下來的一切勘探就有目標了。
很快,在幾十位考古工作者的齊心協力下,墓道的情況就被勘探了出來。
這條墓道位於墓壙東側,平面略呈倒置的簸箕形,方向103度,坡度為18~24度,長23米、寬1.5~10.6米。
但是因為墓道被地上的塋牆、迴廊、土坯牆和封土疊壓,不能直接就開挖墓道,這樣地上墓園區域的完整性會被破壞。
於是,在討論之後,兩位負責人決定將墓道分兩段來發掘,由兩個考古所分別負責。
社科院考古所負責對東段墓道進行發掘清理工作。
東段墓道東西長8.9米、南北寬6.9~10.6米,是一個大工程!
不過,這座墓的大小,和上世紀八十年代發掘的那座“九層妖塔”,老血渭一號大墓相比,還是要小一些的。
老血渭一號大墓,高33米,東西長55米,南北寬37米,平均每層高度都有3.5米以上。
與之相比,這座新血渭一號大墓,不管是從大小還是形制上,都比不上老血渭一號大墓。
最重要的是。
這座新血渭一號大墓,在發現墓道後,就可以確定,在結構上,和老血渭一號大墓那種“九層妖塔”似的結構並不一樣。
雖然具體不清楚結構如何,但是有一條這麼長的墓道,那肯定就不會是從上往下一層層的塔式結構。
而是和內地的貴族墓葬一樣,是一條墓道挖到底,然後在底下修建墓室。
這讓陳翰他們非常遺憾。
上世紀發掘“九層妖塔”的時候,他們連蝌蚪都還不是呢,錯過了這個大場面。
好不容易熱水墓群這邊又有大墓要發掘了。
原本還以為會發掘一個形制類似“九層妖塔”的大墓。
結果沒想到,沒有第二座九層妖塔了。
這可把陳翰弄的十分不解。
這吐谷渾,到底是用什麼樣的墓葬形制啊?
九層妖塔,是明顯區別於中原墓葬形制的一種特殊文化。
如果九層妖塔是吐谷渾自己民族的墓葬文化,那為什麼其他墓,又沒有使用這種特殊的墓葬形制了?
九層妖塔,到底是為什麼會如此修建?而且如此獨特、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