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接到具體的工作任務,知道該怎麼做的陳翰,連忙和莊雲鵬,還有來自廣州考古所的研究員凌安,上前開始對石門西邊一段的石門檻,進行遷移工作。
凌安也是年輕人,今年剛博士畢業入職廣州考古所。
三個年輕人年輕力壯,又有力量,很快就將半邊石門檻給移開了。
將門檻移開後,地面就呈現在了大家眼前。
這時,為挖掘工作就可以開始了。
就和地鼠挖地道一樣。
大家需要從門前往下挖出一條僅可以容身的籤坑,直接越過石門,挖到門後去。
有點像古代攻城時搞的地道。
這樣一個只能容納一個人進出的地道,相對來說還是挺好挖的。
十個人輪流上,不過小半天功夫,就挖通了地道。
見地道成功打通後,傅譜就摸著下巴說道:“這樣吧,我們先派三個人進去探查一下情況。”
在心裡,他其實是很想帶隊進主墓室的。
但是作為專案負責人,他肯定得坐鎮前室。
於是,傅譜便將眼神望向了李教授。
李教授也不含湖,直接說道:“不如就讓陳翰、莊雲鵬、凌安,他們三個進去探查情況吧。”
“他們仨比較年輕,體力充沛,適合做這個任務。”
十位考古工作者中,有四位都是年紀在45歲以上,五十五歲以下的中老年男教授,三位年紀在三十歲上下的女研究員。
只有陳翰他們仨,是年輕的男同志。
這又要鑽地道,又要進入有可能是“危房”的主墓室探查情況。
想來想去還是他們仨比較合適。
陳翰和莊雲鵬他們,也沒啥好猶豫遲疑的,這是好事啊!
三人立馬點頭應下,趴下身子就打算往那小洞裡鑽了。
李教授連忙伸手拉住了陳翰。
“急啥啊,先做點保護措施。”
幾幅提前準備好的護膝和護肘,立馬被送上來,綁在了陳翰、莊雲鵬、凌安的膝蓋和手肘上。
“你們要在地道里匍匐前行,得把膝蓋和手肘保護好,砂石摩擦也很痛的。”
象崗地下20米的土層,可不是表面那兩三米的黏土,全都是砂土,非常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