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墓室內的情況,其實一眼就能看出來。
雖然說棺槨已經腐朽了。
但是從朽痕來看,很明顯主墓室內沒有用黃腸題湊。
因為黃腸題湊要用大量的柏木來打造。
以較為出名的象鼻嘴一號墓和陡壁山一號墓為例。
這兩座墓的黃腸題湊,由908根柏木壘成,圍在外槨四周,並略低於外槨。
前、後壁寬13.2米,兩側壁長14.1米,題湊木寬25米,厚0.3米。
而王墓的黃腸題湊,有的甚至用上萬根柏木壘成,外徑長18米,寬10.8米,高約3米。
簡單地說,黃腸題湊其實就是一個,用柏木壘成的主墓室。
整個黃腸題湊內,分為前室、內槨和迴廊三部分。
而這三個部分,又分為七室,各小室分別放置陶器、漆器、絲織物、冥錢等隨葬品。
可以理解為,黃腸題湊室,就是一個棺槨的放大版本。
將鳳凰山168號漢墓內的棺槨,放大成一個墓室,然後用柏木搭建而成,便是黃腸題湊了。
這座南越王墓,是石室墓。
當陳翰他們三人從墓門下的地道爬進來時,只是掃了一眼,就可以確定非黃腸題湊的規格。
因為主墓室的長寬也就在三四米而已,遠達不到黃腸題湊的規格。
實際上這位南越王的主墓室,和春秋戰國時期的君主墓差不多。
都是一個四米長寬的墓室,中央放置棺槨,四周堆滿隨葬品。
或許這是和趙佗出生於戰國晚期,又沒有全盤接受西漢中央制度的原因。
雖然“題湊”這種葬式,始於上古。
最早其實就是來源於用木頭搭建的墓室。
在上古時期,一般人下葬也就是隨便挖個坑埋了就行。
只有非常奢侈的部落首領,才能夠用昂貴的木頭,為自己搭建一個身後住所。
但是直到西漢時期,“黃腸題湊”才真正成為了帝王陵寢的規格。
根據漢代的禮制,黃腸題湊與梓宮、便房、外藏槨、金縷玉衣,同屬於帝王陵寢的墓葬規格,普通人不能使用。
一開始,陳翰他們在前室外,發現外藏槨的時候,有在心裡暗自期待。
有外藏槨,那黃腸題湊、金縷玉衣等葬式,也很有可能出現其中。
結果,陳翰與莊雲鵬、凌安進入主墓室後,一眼就看出主墓室非黃腸題湊葬式,就又暗自失落。
也許南越一系的君主,並沒有接受西漢中央的喪葬禮制,還是走的秦朝喪葬禮儀。
那麼金縷玉衣這種漢代才會使用的帝王葬式,恐怕也不會出現了。
然後,不按套路出牌的墓主人,又給他們來了個過山車般的驚喜。
欸,爺雖然不用黃腸題湊,但是用了金縷玉衣,想不到吧?
這個玩笑開的,一點都不好笑。
陳翰與莊雲鵬,只感覺自己彷佛做了一次過山車,心情跌宕不停。
“真是金縷玉衣的玉片啊!”
伸手輕輕撫摸這塊凌安發現的玉片,陳翰眼神那叫一個激動。
雖然說,金縷玉衣全國只出土過十幾二十具,比起那些青銅禮器、陶器、甚至玉璽都要少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