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用來封口的。
以前用竹簡的時候,竹簡捲成一團,怎麼能保持這個蜷縮的形狀呢?
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湖上一塊泥,然後將泥烤乾,這樣就能起到封口的作用了。
用處和現在的膠水差不多。
一旦封泥被破壞了,那就代表東西被人開啟過了,算是一種提醒防盜的手段。
一開始是用在傳遞軍令上的。
當然,封泥發展到後面,基本上是無物不封。
軍令、竹簡、盒子、箱子……
只要是有需要封口的,都可以用上封泥。
而在封泥上,基本上都會蓋上主人的印章,表示此物是誰誰誰的。
印章,是瞭解墓主人名字最直接,也最方便的方法!
西耳室發現的這些封泥,並沒有被破壞。
只是因為長時間沒有動,泥巴乾硬後,整塊自然脫落下來了。
所以封泥都還保持著印下時的狀。
見傅譜如此熱情的讓大家參觀封泥,李教授和孔建文眼神立馬亮了起來。
西耳室內的封泥,上面蓋的印章,顯然是墓主人的印章啊!
李教授立馬伸手,小心翼翼的拿起了一塊封泥,翻過來,將印面朝向了自己。
印章蓋下的痕跡,哪怕過了兩千多年,卻依舊非常的清晰。
兩個清晰的篆書文字,出現在了圍觀的社科院考古所眾人眼裡。
陳翰與李教授幾乎是異口同聲的唸了出來。
“帝印。”
沒有多耽擱,李教授立馬放下了這枚封泥,又拿起了一枚。
“還是帝印二字。”
放下,再拿起一塊。
這回出現在封泥上的章印,終於不再是兩個字了。
一個圓形的章印,中間印著一個碩大的單字篆書。
陳翰皺了皺眉頭,與李教授對視了一眼。
“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