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些配飾在手,只要給文物修復部門足夠多的時間,完全能組裝復原出這四架馬車。
不過用的材料肯定都是新木材了。
但是這也足夠讓現代人,一窺南越國的戰車!
而除了戰車之外,出土最多的單兵武器,不是戈,也不是戟,而是箭鏃!
趙胡作為一位國君,顯然不是拿著長戈和長戟作戰的。
他如果要練武,當然是要和其他貴族一樣,玩射箭。
而箭鏃,就是古代的箭頭。
作為南越國最頂級的貴族,趙胡用的箭鏃,自然是不凡的。
西耳室內一共出土了四種不同樣式的箭鏃。
其中1型,是最為典型的戰國後期樣式的箭鏃,通長5.3cm,橫截面作三角形,狹刃,十分鋒利。
實物很長,根本不像是一個箭頭,反而像一把小刀了。
這也是春秋戰國時箭失的特點,箭頭很長,這樣殺傷性才夠大。
光是1型的,一共就有三百多支。
剩下還有帶倒刺,雙翼的2型,圓柱形,長度較長,達到八厘米的3型,以及帶血槽,長度較短,但是殺傷性最高的4型。
四種箭鏃加起來,大概有個四五百支。
西漢時期,或者說漢代之前,諸侯貴族,包括皇帝,都是比較喜歡沒事就出門打獵的。
言情
漢武帝也沒少在上林苑獵鹿。
這些貴族打獵肯定不會上去和獵物肉搏,只能用弓箭了。
很顯然,這些箭鏃應該都是趙胡生前御用的。
出土時,它們都被放在了木質的“失簸”之中。
簸,用柳條或竹篾編成的器具。
可惜,深埋在這偏酸性土壤中,這些木製的器物是最容易損壞的。
大部分失簸都已經腐朽不堪,隱約可以看到上面有用漆畫上的花紋,完好的時候應該是非常精美的。
而且表面還貼上了幾層絹,用於保護陪葬的作用。
可惜這些絹也只剩下了一點點殘片,腐爛的七七八八了。
當然,光有箭頭也不行。
除了箭頭之外,也出土了160支箭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