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社科院考古所到來的這幾天裡,廣州考古所也並非什麼事都沒幹。
經過三天的勘查,當地的考古工作者們,基本是弄清楚了此墓的結構、規模,並且在工地的協助下,搭蓋了一座防雨大盆,遮護住了墓地。
實際上,他們領著社科院考古所的人來看的這個墓道,只是入口處的一點點殘存。
當時現場工地是直接將墓室封頂石板給挖出來了。
一般秦漢時期的墓葬,是“甲”字型的。
“甲”下面那一橫,就是墓道,用來給施工的工人上下搬運土堆的。
一般來說,墓道是直通地面的,等到墓室建造完成後再將墓道回填就行。
為了防盜,很多人會在墓道里回填各種奇奇怪怪的東西。
也有人很雞賊,在墓道上做一個假墓室,真正的墓室則放在假墓室的下面。
但是實際的考古發掘過程中,很少會真的順著墓道挖的。
都是從上往下直接將土層全清理出來。
隨著土層的清理,填土顏色不同的墓道,也自然而然的會被清理出來。
至於盜墓賊,也都是直接打個洞直通墓室。
不管是正經的還是不正經的,基本上都不走墓道。
特別是這次象崗的發掘,是直接將20米的土層都給清理掉了,硬生生削出了一塊七千平的土地。
墓道基本都被揚了。
只剩下接近墓室平面的一段墓道,還殘留存在。
也就是墓門前的甬道。
“現存墓道口水平長10.46米、近墓門處寬2,50米、南端寬2.36米、距現地表深3,22米。”
“東西兩長邊基本平直,上口略寬於底,兩壁微斜,璧面不甚平整,有多處因塌落形成凹坑,表明墓道壁在開挖之後,曾有輕微的塌方現象。”
廣州考古所的工作人員,正在細緻的向社科院考古所的大家介紹著情況。
“殘存墓道都有十米長?果然是王墓啊...”莊雲鵬驚訝的呢喃道。
“十米長的墓道,傾斜度才3米多點,那想要修到地面,這條墓道不得七八十米長了?”
西紅柿
並不是說地面和墓室高低差有20米,墓道就只有20米了。
直上直下的不叫墓道,叫打井!
想要能走人,修階梯,那墓道就必須傾斜著修。
就像是平常坐地鐵時走的地鐵通道那樣,斜著往下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