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記載了知識的竹簡,作為當時最重要的物品,是不可能拿來陪葬的,必須要留在家族中傳世。
而更早的夏朝,為什麼之在傳世史書上看到,卻沒有任何出土文字,似乎也可以得到解答。
越往早,文字(知識)就越是一種非常非常重要且需要壟斷保密的東西。
當時或許有類似竹簡一樣的文字載體,但是絕對會好好保護,不會帶入地下。
而類似西方那種“石板”,華夏最早只能找到大約春秋時期的陳倉石鼓。
這隻能說是東西方文化的不同發展方向。
華夏與歐洲不同,在夏商周時期並不興在石頭上刻字,是利用竹子或者木板來記事而已!
要到戰國早期,諸子百家開始興起,“知識”開始了第一次大型傳播之後,才會有一些“士子”,將諸子典籍用來陪葬。
秦漢時期,才能夠大量保有記載了先秦典籍的竹簡。
從而才會被現代考古學家所發現。
想要找尋記載了曾國本國曆史的竹簡,恐怕得從曾國戰國時期的墓中找,才有希望發現一二。
只是曾國戰國時期的墓,目前還沒發現幾個。
曾侯乙算一個,但是曾侯乙墓裡沒有任何記載曾國的竹簡出土,不然“曾隨”之謎早就破解了。
除了曾侯乙之外,出土了曾侯乙墓的擂鼓墩土冢,擂鼓墩隔壁的王家包、蔡家包還有四個已經勘查出來,但是沒有發掘的曾侯級別墓葬。
而且時代應該是在曾侯乙之後。
可惜,國家不讓主動挖掘,只能將其保護起來。
“哎,我們幹考古的,不就是這樣嘛。”
“這些曾國貴族墓裡出土的少數銘文,就像是一片片樹葉。”
“而曾國的歷史,則是完整的一座大森林。”
“我們每天都在試圖透過幾片樹葉,去還原出一整座森林。”
莊雲鵬聳了聳肩,充滿信念的說道:“雖然這很難,但是有挑戰性的事情,才會激發人的鬥志,不是麼?”
喲,陳翰挑了挑眉,有些意外。
自家這位鹹魚師兄,居然還能說出這麼有哲理的一句話?
還真是讓人刮目相看啊!
他連連點頭附和道:“師兄說的對!”
莊雲鵬嘿嘿一笑,終於是在陳翰面前找到了一點當師兄的感覺啊,爽!
就在他還準備繼續來幾句富有“哲理”的話,想要多教導教導師弟的時候。
陳翰卻驚疑的招了招手。
“師兄,你過來看看!”
“這個銅盤上,好像有蠟流的痕跡啊!”
“嗯?”莊雲鵬愣了愣,疑惑道:“蠟流就蠟流唄,這個銅盤是用失蠟法鑄造的吧。”
但是陳翰卻沒有理會他,小心的將銅盤從泥土中提取了出來,輕刷掉銅盤上附著的土塊,神色凝重。
“師兄,你是不是忘記了。”
“失蠟鑄造法,可從來沒有被真正證明,是東西周時期的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