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現代考古發掘,本就要用攝像機來記錄整個發掘經過。
畢竟墓葬的發掘過程,本身就是很珍貴的資料,需要以文字和影片雙形式儲存。
央視做紀錄片,其實也是找發掘單位要來現場的發掘影片,從中提取精華的部分剪輯,然後再邀請幾位參與了發掘的考古工作者穿插其中做些訪談。
絕大部分考古發現的紀錄片,都是這麼做出來的。
只有那種世界矚目的大型考古專案,才會在發掘進行中,就有央視的攝製組跟拍採訪。
之前喇家遺址發掘到一半,就有記者聞風趕來了,陳翰還露了露臉來著。
“咦。”陳翰突然反應過來,有些好笑的問道:“老師,不是說遂先生要在湖北博物館展出嗎?”
“湖北博物館不是還打算,拿遂先生和隔壁辛追夫人打擂臺嗎?”
“怎麼變成荊州博物館展出了?”
孔建文無奈的攤了攤手:“沒搶過唄。”
“雖然湖北博物館是省級博物館,但是他們和荊州博物館互相之間也沒有統屬關係。”
“荊州博物館一份報告直接打到了國家文物局那邊了。”
“他們以千年古屍也不好頻繁轉移,更不適合進行長途轉移為理由,據理力爭。”
“而且湖北博物館也不太缺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睡虎地秦簡可都在湖北博物館呢。”
“再加上,畢竟遂先生是在荊州出土的。”
“所以最後還是荊州博物館搶到了遂先生。”
“咳咳...”陳翰忍笑乾咳了幾聲。
國內的博物館,互相之間爭搶文物的事情可太常見了。
他笑著說道:“還好遂先生是一具千年不腐古屍,運輸麻煩,很難遠離荊州。”
“不然荊州博物館要擔心的就不是湖北館,而是國博了。”
在國內博物館界,有一句玩笑之語。
“防火防盜防國博!”
以前如果要是文物出土兩件,那國博大機率是要拿走一件的。
比如河南的蓮鶴方壺、婦好鴞尊、杜嶺方鼎,都是出土的時候是一對,然後被國博拿走了一件。
而如果出土的重要文物只有一件,那國博也大機率是要“借”走的。
比如後母戊鼎,比如四羊方尊,比如大盂鼎。
這個機率有多大呢?
國家文物局有一個永久禁止出國文物的名單,一共有195件文物,每一件都是國之重寶。
其中,出土於首都的只有2件,但是現在有69件都被藏於國博。
並且,還有幾十件雖然收藏於各地博物館,但是卻經常在首都“出差”,一年可能半數時間都在國博。
當然,這也是玩笑話,作為國家級博物館,文物徵調是理所應當的。
國博不展出從各省徵集的文物,也沒文物可以展出了。
“反正怎麼也不會在社科院考古所展出就是了。”
孔建文揮了揮手,不在意的說道:
“對了,今天上午,M1號墓那邊又挖出了個銘文較多的編鐘,和之前出土的編鐘並非同一組。”
“李教授正在嘗試考釋銘文內容呢,你可以去幫助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