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可惜,這兩個鼎不但破損嚴重,而且殘存的鼎身還沒有銘文!”
陳翰摸著下巴,仔仔細細來來回回的前後檢查了一圈,都沒從這兩個鼎上發現銘文。
認不認識,看不看得懂先不說。
至少得有銘文來認吧!
李教授也惋惜道:“是啊,很有可能是紀錄銘文的部位已經破損了。”
一般不太瞭解考古的大眾,因為平常接受到的資訊裡,都是這個鼎上有什麼什麼銘文,那個鼎上發現了什麼銘文。
所以就自然而然的以為,只要是兩週時期的鼎,都會刻有銘文。
嗯,這個印象大致沒有錯。
兩週時期的大部分青銅鼎上都會有銘文,一般的鼎,銘文不多,大多都是紀錄這個鼎的主人是誰,是什麼時候鑄造的,為什麼要鑄造。
少數一些比較重要的大鼎,刻的銘文會多一些,也許記載一場戰事,也許記載鼎主人的生平,也許記載一件重要的事情。
比如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利簋。
在腹內底部所鑄4行33字銘文,就記載了武王伐紂中,大名鼎鼎的牧野之戰。
讓牧野之戰從“傳說”變成了真正確鑿的歷史。
“咦...不對!”
就在陳翰與李教授沮喪的時候。
無意之間瞥了一眼升鼎足根位置的陳翰,隱約好像看到了一些不像是花紋的刻線。
他立馬伸頭湊上去,小心翼翼的將這個方鼎斜擺了下來。
一個扭扭曲曲,比起字更像是畫的象形字鐘鼎文,出現在了他的眼前。
第一時間他還沒認出這是啥字。
只是感覺有點說不上來的熟悉感。
曾經在課堂上見過的周代禮器上的銘文,迅速的在陳翰腦袋中劃過。
“我想起來了!”
“這個字在78年出土的曾侯乙墓中,曾經在禮器上出現過!”
“這是鐘鼎文中的“曾”字!”
就在陳翰驚撥出口的時候,他的腦海中,隱身了許久的系統,也突然蹦了出來。
“觸發任務:解開曾隨之謎!”
“獎勵: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