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算籌非常的不起眼,從外觀上看,只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棍子。
但是在兩千年前,這玩意就是華夏獨創並且是最有效的計算工具!
古代數學的早期發達與持續發展,全靠這算籌。
直到珠算出現後,算籌才被淘汰。
算籌出現在168號墓的陪葬品裡,倒是不奇怪。
如果這位墓主人生前確實是一位官僚,那擁有算籌太正常不過了。
西漢時的官僚可不是滿口之乎者也,只會四書五經的“文官”。
封建社會後期的官老爺們,有龐大的幕僚集團幫忙,基本上做個泥塑雕像都不耽誤“施政”。
但是西漢的地方官員,可享受不了這種待遇。
西漢有“知識”的人少啊!
只有中央朝堂的大佬們,才是有幕僚和門客可以分憂的。
基層郡縣的官僚們,根本找不到多少文化人幫自己處理政務。
很多時候凡事都得親力親為,自己上陣。
而做一個基層官員,是必須要掌握優秀的數學能力的。
你沒有優秀的數學能力,怎麼能知道自己下轄地區的人口、糧食、賦稅的情況,如何能處理的好涉及到賦稅和糧食方面的各種公務?
千萬別指望連算術都不會的農民百姓,能夠算得清楚自己應該交多少糧,交多少賦稅!
這些全都得官員自己算,然後挨家挨戶的收齊,核算清楚!
所以每一個西漢地方官員,都要掌握還算不錯的算術能力才行的。
不然連賦稅和糧食都收不齊,這官帽子還能保得住?
這時候就需要用到算籌了。
陪葬品裡出現算籌,反倒是讓陳翰更加確信,這位M168號墓的墓主人,生前大機率是個官老爺了。
而看這墓葬的制式和陪葬品的數量,這位保不齊得是個縣長、縣令呢!
縣令可不算是一個小官了,掌握方圓百里數十萬百姓的生殺予奪之權!
這在古代可被稱為是百里侯呢!
而隨著算籌一起被清理出來的半兩錢,更是十分重要的考古發現!
半兩錢是秦制,到漢武帝時期之後便被五銖錢所替代了。
如此至少可以確定,這位墓主人的去世時間,絕對不超過漢武帝時期!
這座墓的具體年代範圍,直接從西漢時期,被縮小到了漢高祖到漢武帝!
直接就將M168號墓的墓主人下葬年份,縮短到了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113年之間!
這可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