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剛博士畢業的新人是很難進的。
現在有一個機會可以先曲線入職,倒是也不錯了。
先解決有沒有編制的問題,留在社科院,之後再找機會轉科研崗也行。
“老師您放心,我會認真做好做個任務的!”陳翰果斷的答應道。
搞新媒體科普工作這事,暫時就這麼定下了。
但是定下之後,不代表陳翰就要立馬全身心的投入到這方面的工作中了。
從本職上來說,陳翰的第一身份是孔建文手下的在讀博士生,讀博才是他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那一百多頁的發掘成果資料,以及對接下來直播和網路科普工作的開展,陳翰得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情況下再去落實。
該挖土的時候,還是得去認真挖土。
結束了和孔建文的談話後,他和同樣已經醒來了的莊雲鵬洗漱了一下,下樓買了點早餐對付兩口後,就坐上了負責接送他們的大巴車,和所裡的其他人集合,再次前往了城外的發掘工地。
M168號墓的槨室清理工作,還是很順利的。
經過半個月的清理工作,槨室內邊箱和頭箱的最上層陪葬品,都已經被清理出來了。
李教授帶隊的小組在頭箱第一層清理出了一堆木質的明器。
主要都是一些木俑以及木車、木船、木馬之類的。
就像是現代人掃墓時給祖先燒的紙製手機、電視機、電腦一樣。
古代人也喜歡在下葬的時候,將一些生前不方便陪葬的東西,以木質模型的方式做成仿製品陪葬。
這些東西,就統稱為“明器”,通“冥器”。
而孔建文帶隊的陳翰他們小組,也將邊箱的最上層陪葬品清理了出來。
邊箱裡頭隨葬品的放置也是一層一層的,最上層的全都是漆器。
一共清理出來了一百六十多件漆器。
其中除了那兩件三魚耳杯之外,還有一件彩繪大扁壺,精緻程度同樣遠超於其他漆器。
而且陳翰他們在部分漆器中,還發現了有食物遺存,包括一些牛肩胛骨、牛肋骨和雞骨。
這也說明了墓主人生前的地位不低。
在西漢時期,牛已經成為了農民最重要的耕地幫手了。
在青銅和鐵製犁具的大範圍普及後,西漢人已經從以前的人力耕地,全面轉換為了利用牛來耕田。
所以在西漢時期,牛是一種捨不得殺,捨不得吃的牲畜。
除非是老到無法耕地了,才會被農民殺了取肉。
即便如此,取下來的肉也不是農家自己吃得起的。
通常都會提起通知城裡的貴族和有錢人,將宰好的牛賣給他們。
這位墓主人的陪葬漆器內都裝著不少用牛肉製作的美食,顯然生前也是經常能吃牛肉的上層貴族了。
再加上頭箱裡清理出來的一百二十多件木質明器。
槨室內光是最上層的陪葬品,就一共將近三百件了!
只能說這位墓主人生前確實是一位頗有權勢的貴族了。
至少在荊州城這一畝三分田上,地位不低的。
這也讓大家對接下來的清理工作,期待感更加高了幾分!
早上九點不到,陳翰等人再次從城內回到鳳凰山後,立馬就又下了墓坑,投入到了168號槨室的清理工作之中。
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從槨室裡發現什麼足夠轟動或者驚喜的陪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