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翰皺了皺眉頭,有些感覺不太對勁。
如果是灶,通常都會在居室內,而不是向居室外凸出去,看起來就像是鑲嵌在牆體上。
而且華夏人,自古以來就沒有在起居室起灶的習慣。
就算是需要火爐取暖或者燒熱水,乃至埋鍋造飯。
從史前時代到後來的夏商周乃至秦漢。
大多都是選擇在起居室的中心位置,向下挖一塊2030cm長寬的下凹區域,中間掏空後,燒個火爐,或者直接燒柴。
這種結構被稱為“火塘”。
很多已經出土了的舊石器時期遺址,就在房室內發現過不少這種在房間中心向下掏空一塊區域用來搭灶的情況。
現在雲貴川等地的偏遠鄉村,以及部分少數民族聚集地,都依舊還在使用這種原始的火塘。
不只是華夏,在整個亞洲,用火塘取暖和燒水做飯,都是主流情況。
火塘文化在RB也被沿用至今,現在RB的老式建築,都還保留這種取暖結構,通常都佈置在榻榻米中央。
“灶”這個字,原從穴,造字本義就是架鍋燒煮食物的灶坑。
說明掘地成坑的地灶就是灶的最早形式!
而一號室這塊從牆體凸出去的兩個石板,怎麼看也和灶沒啥關係啊。
陳翰摸著下巴,凝視著這個奇特的形狀,若有所思的琢磨著。
突然,一道靈光從他的腦袋中一閃而過。
“啪!”陳翰一拍手掌,有些激動的喊道:“這不會是一個壁爐吧?!”
他突然的一聲驚呼,引起了在場所有工作人員和考古工作者的注意。
在短暫的錯愕之後,每個人都像是醍醐灌頂了一般,猛地轉頭看向了1號室的東北角。
“壁爐?!”
如果陳翰這靈光一閃的猜測是正確的,那這將會是一個震驚中外考古學界的大發現!
華夏人的房子裡,從古至今,基本上沒有建造壁爐的傳統。
但是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喇家遺址,居然有類似壁爐的取暖裝置存在?!
壁爐可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起源於西方和中亞地區的室內取暖裝置,不是亞洲文化的一部分!
這早就已經被世界學者達成共識的認知,難道是錯誤的?!
華夏先民,曾經也是掌握並且廣泛使用過壁爐的?!
這個足夠震驚所有人的猜測,就連提出者陳翰自己,都有點難以相信了。
“我就是隨便那麼一猜...”陳翰有些沒底氣的小聲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