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的呼聲開播十幾年,每月可是收25港幣的月費呢。而tvb是免費的,以後的節目都是華語,新增使用者肯定不少,不過想賺錢的確不太容易。”
龔啟高笑著說道。
“六叔從電影大亨成為電視大亨了,以後也可以收看精彩節目了。”
六十年代的明星張忠華真的是一個都不認識,唯一瞭解的也就是李小龍現在還在醜國開館收徒呢,雖然說要回港島,但是也要到1971年才返回港島加入了嘉禾電影公司。
不過《歡樂今宵》也已經開播了,這可是港島無線電視的長壽綜藝節目,27年內逢星期五晚現場直播,80年代一段時期更改為星期六晚直播,製作集數之多被列入世界紀錄。
1971年,無線電視為吸納演藝人才,開始舉辦日後被稱為“造星工廠”的藝員訓練班,培養了大批後來風靡港澳彎的影視巨星。
“老闆你沒有進入影視圈的想法?”
“暫時沒有,讓他們都低調一些,我們一貫作風就是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影視行業雖然能掙一些錢,但是目前掙的終究是小錢,不值一提。”
張忠華現在連港島都不敢回去,社團有點太狠了,雖然張龍他們還有玉皇安保已經擺平,但是誰知道還會不會有鋌而走險的,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
“對了老闆,目前港島好像有銀行好像對外出售呢,港島的銀行條例又多了不少限制,我們要不要拿下?”
龔啟高說道。
“前幾年不是剛修改了條例嗎,港府已經停止發放銀行牌照,港島政府又出什麼奇葩條例了?”
張忠華問道。
港島最初的銀行都是由英資銀行設立。
總行位於倫敦的東方銀行1845年來港設立分行,是英資在港設立的首家銀行,也是港島的第一家商業銀行。後來其他英資銀行相繼來港,有利銀行和渣打銀行也是很早在港開設分行的英資銀行。
1865年,港島上海滙豐銀行成立,成為第一家在港島本地註冊的商業銀行。
1866年,滙豐獲准加入發鈔行列,迅速取代東方銀行的地位併成為港島最大的銀行,後來更將東方銀行收購。
世紀初期,華資企業在港島逐漸興起發展,先後成立了幾十家銀行,帶動了華資銀行的興起。由於當時港英一直採取自由放任的政策,基本上對銀行業務不加以監管,沒有任何法例監管銀行的創辦,一時間銀行數目激增,1948年高峰期時銀行數目曾達143家。
銀行數目眾多,又沒有管制,導致銀行的質量良莠不齊且無序競爭,銀行擠兌時有發生。
港島銀行業歷經開埠以來100多年的無序發展特別是戰後的惡性競爭局面後,催生了1948年《銀行條例》。該條例的初始目的是保障公眾存戶的利益,避免可能引發的社會問題,對於銀行業的盲目擴張起到了極大抑制作用。隨後一大批不符合《銀行條例》規定的銀行被淘汰,然而該條例並未規範銀行競爭行為。
盲目的存款價格戰,導致資金成本上升,使得部分銀行不得不過分集中投向收益高、風險高的投資和借貸專案上,而房地產就是其中之一。
十年前地產行業受挫,銀行再次遭到了擠兌,不少銀行也被收購。
1964年12月,港府宣佈實施新版《銀行條例》,對銀行的做了諸多限制。條例釋出不久的1965年1月,又爆發了一連串的銀行擠兌、倒閉和被收購等風潮,港府決定凍結髮放新的銀行牌照。今年,港府又在《銀行條例》中增加了銀行股本、流動資產等監管內容,又要淘汰一批銀行。”
張忠華也知道了銀行有多瘋狂了。
銀行股東拿著儲戶的錢去投資自己家族或朋友的公司,這不是典型的挪用公款嗎,這樣隨意挪用儲戶的錢,自然會流動儲備資金不足,一但發生擠兌幾次不破產就見鬼了。
張忠華本以為港島的股市制度不健全,沒想到銀行的制度更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