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張韜在奉天書院內可謂是名人,他走在綠蔭小道上,低頭沉思,自顧自的向秦沐風所在的明德殿走去。
路上凡是看見他的書生學子,紛紛向他招呼,態度恭敬萬分。
對此,他都是面對微笑一一點頭回應。
看得眾人驚愕不已,以為自己眼花了。
“張韜居然向我微笑點頭了,他怎麼與傳言中的狂悖囂張絲毫不一樣?”有人難以置通道。
“流言止於智者,甚至還有人,說他是書院第一才子,當世詩魁!”
“僅僅吟誦一首《俠客行》就力壓蘇師兄,讓趙老夫子尋找本心,突破至大儒之境!”
張韜從旁路過,側耳傾聽,發現眾人都在談論他有關詩詞和論語的情況,才華橫溢遮掩不住。
眾人眼眸內充滿了仰慕與敬畏,看著其身背巨劍怪異的模樣,他們見怪不怪,不敢肆意評價。
等到他走遠之後,大家才敢議論紛紛,竊竊私語。
不論是他最先怒錘蔣夫子,還是他在聖賢樓一詩力壓蘇弦,最後依仗論語錘爆六皇子的事件,他不論走到哪裡都成為了所有師生的焦點。
一件又一件勁爆的訊息,在書院內流傳,張韜的風頭一時無兩,無人左右。
“我曾親自聽蔣夫子說張韜可能是儒道聖子!”有人壓低聲音神神秘秘的說道。
“什麼?儒道聖子?此話可不能亂說!”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蔣夫子不應該對他恨之入骨嗎?”
一時之間,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蔣夫子說的話所吸引,七嘴八舌,十分好奇。
“這事就要說來話長了...要從張韜代表書院戰勝六皇子,替書院拿下頭籌的事情開始說起...”
於是,偌大的書院內,常常會出現三五成群的書生學子湊在一起,熱火朝天討論著張韜的傳奇故事。
“而那蔣夫子就因為對方口誦的儒聖經典,有了離經叛道的理解,從而一舉突破了一直困頓的瓶頸境界...”
語不驚人死不休!
話音剛落,還有人繼續爆料道:“還有傳言說,張韜吟誦的詩詞具有顯化儒道真意的神奇效果...趙老夫子就是憑藉《俠客行》突破了!”
“天吶!張韜有這麼厲害?”
“當然,如今張韜的詩詞千金難求,眾夫子對此趨之若鶩...若不是有院長在背後有警告,張韜恐怕早已被夫子們給堵在家中出不了門。”有人煞有其事的解釋道。
“我第一次聽聞《俠客行》,就驚為天人,被詩詞裡面描述的快意恩仇的江湖所吸引!”
“傳聞張韜此人是一位狂妄自大,目無尊長的莽夫,真沒想到他還深藏不露,才華橫溢,文采斐然。”
眾人看著張韜瀟灑遠去的背影,怔怔出神,驚歎不已。
“張韜,你來了。”
秦沐風站在明德殿前,眼神複雜,看著張韜揹著巨劍走來,他好奇的詢問道:“你揹著這把巨劍來學堂幹什麼?”
對於這位天才學生,他感到壓力巨大,有些力不從心。
此人天賦驚人,一學就會,一點就通,根本都不讓他費神,他都懷疑自己還能教導對方什麼。
而不像學堂上那些與對方一同入學院的新生,他們還在苦苦感悟浩然正氣存在,對方已經踏入尋路,差距實在太大。
“院長傳授我一門無鋒劍法...”
聞言,張韜將自己想借用巨闕劍,感悟無鋒劍意的想法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