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院長想不通,自己明明是按照最穩妥的方式處理的劉小梅案啊,怎麼自己就退休了?
王院長退休了,可笑的是,退休的理由是他自己打的報告,說自己患有高血壓,不再適合擔任院長職務。
可是那報告是為了省院的二線正處級崗位,不是為了退休啊!
上級這次就是這麼“善解人意”,你有病不適合工作?那行,你回家吧!
王院長走得正是時候。
劉小梅判決背後的故事被爆出來之後,大批的記者湧向北濱和瑞城。北濱法院成為“重災區”,新任院長的回答很簡單:“我剛剛上任,什麼都不知道,都是前任院長做的決定,你問他在哪?他提前退休回家了!別想多了,確實是因為高血壓!”
隨即瑞城老百姓大會宣佈將依法對瑞城中級法院二審劉小梅案件的全過程進行監督。
隨即省檢法兩家各自低調派出工作組進駐瑞城檢法機關,為即將到來的審判提供支援。
柳鵬程沒地方呆了。上班還好辦,就算是有記者採訪,也被教導員“我們有紀律,不能單獨接受採訪,請去市局辦手續”打發出去。八療區是徹底不能住了。幾乎整幢大樓都是記者。而更多的關於小嬌嬌的故事,也刊登在了全國各種各樣的報刊雜誌上。
新聞都是有熱度了,過了幾天,熱度也就下來了。就在這個時候,一個誰都想不到的雜誌狠狠地推波助瀾了一波。
《軍醫學刊》是一本醫學類純學術雜誌。這期刊登了一篇文章《論幼兒重傷患者的緊急搶救》作者就是王上校。人家是軍人,根本不摻和地方的事情,這篇文章也是純學術文章,但是因為那個時候對隱私權不重視,使用了患者的真實姓名和地點。還有一些搶救的時候照的照片。
這本雜誌除了軍隊的各級衛生隊,醫院之外,也有很多地方的大型醫院和幾乎所有的醫學院訂購。而這些人裡,當然也有很多《家庭》雜誌的讀者,他們一看,原來這孩子傷得這麼重,如果不是軍醫搶救了一下,根本堅持不到醫院!
於是,第二天,小嬌嬌滿身觸目驚心的傷痕的照片和經過專業人員“翻譯”的真實傷情就出現在了一些媒體上。如果說,原來人們對吳嬌嬌事件更多是心痛和同情,那麼這次則轉換為憤怒!
人們擦乾了眼淚之後,問了一句:“為什麼?”
“為什麼透過奮鬥在城市找到美好生活的吳多才回到故鄉會因為沒有兒子被反覆的嘲笑?”
“為什麼劉小梅在本人不到場的情況下會離婚?”
“為什麼小嬌嬌總是捱打只有村級婦女主任和派出所在管?”
“為什麼吳多才現在還沒有出現?”
“為什麼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檢察院的意見不被法院採納?”
隨著一個個問題被提出,記者們總算是不圍著北濱轉了。開始奔赴四面八方尋找答案。柳鵬程也鬆了一口氣,總算是不用住辦公室了。至於回家,那是不用想的,萬一被記者發現家在哪裡可怎麼辦?
奔赴各地的記者開始解答讀者們的“為什麼”。
這次吳多才家鄉的人面對記者換了說法。
“我就說他那錢不是好來的,缺德啊,哪有不要自己親姑娘的?”
“自己親骨肉都不要了,為富不仁啊。”
“姑娘死了也沒見他露面,這人太缺德了。”
記者採訪了好多人,都是這個說法,難道一夜之間,這些重男輕女的人都成了男女平等的標兵?到底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