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時間,楊景辰好些個清流文官也在這時,站到了張貴和陳子壯這邊,畢竟不是所有文官都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
何況,受王陽明影響,大明從後期開始,思想領域本就活躍,許多人開始跳出程朱理學的樊籠,像王陽明一樣,去主動思索。
而楊景辰因此臉色頗為難看,看著倪元路等人:“你們!你們怎麼能就這麼輕易聽信了他陳集生的蠱惑!百姓雖不是牛馬,但也不是人上人!”
“沒錯,不能亂了尊卑,所以,國舅爺的句讀是錯的。”
龔鼎和回道。
“對的!”
倪元路改換陣營後,就也當即回了一句。
“錯的!”
“對的!”
“錯的!”
……
雙方僵持不下,誰也說服不了誰。
同樣一句儒家之言,因為各自的立場不同,所持的理解也不同,一時間竟都爭執的面紅耳赤起來,幾欲要打起來。
張貴見此澹澹一笑,他也明白這看似句讀之爭背後潛藏著思想理念上的嚴重衝突。
許多讀書人已經把儒家學問變成了維護自己作為人上人特權的一種工具。
當然,也有還存在有“天下之行,大道為公”的理想主義者,他們在堅持的認為儒家學問是他們在治國安邦的工具。
不同的人選擇不同,所持的觀念也不同。
但只為自己利益說話的還是大多數。
此時堅持說張貴的句讀是錯的文官就還是佔大多數,像倪元路這樣選擇支援張貴和陳子壯的還是不多。
張貴見此,不由得對陳子壯說道:“看樣子得趕緊讓經學書籍皆有標準的句讀啊。”
“國舅爺說的沒錯,不然,不知道會有多少讀書人會曲解聖人之道。”
陳子壯回道。
“你們禮部對於這方面的改革義不容辭。”
張貴回道。
陳子壯道:“回部裡後,我就上本,請求推行句讀之法,且讓天下經學之書,皆只有一套句讀標準,而避免世人曲解聖人之意!”
文震孟道:“那這個只能由陳公您來做總裁,負責編排經學句讀者,也只能是學問正派的翰林清流,而不是意欲以聖人之道役天下百姓的楊掌院之流來編排!”
“文湘南!你們休想得逞此願!你們才是偽學之人,我們才是正派,給四書五經句讀,只能由我們來!”
楊景辰這時忙大聲反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