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滿既然能帶頭不要免除稅收的好處,必定是早就想好了應付之策。
“縣令大人何不將開荒一事上報給刺史大人,丈量全榮州予以開荒的地界,之後再看各地的地主鄉紳是否樂意支援?”
“一縣一域力量小,確實不足以引起朝廷的注意。可是全榮州呢?每年增加數十萬兩甚至更多的賦稅,還能幫助安置數萬的蜀外災民,難道還不能特事特辦?”
既替朝廷安置了災民,又替榮州區域增加了良田和稅收。
這是一個多方共贏的局面,還是一個全榮州當官的都能立功的機會。
秦小滿不信大家不上心。
“好!此計甚好!”
張縣令略一思考,就知道秦小滿並非誇誇其談。
可他依舊有一個問題。
“秦公子,你認為全榮州的地主鄉紳們,會像李老爺和方老爺一樣,響應官府的號召繳稅開荒嗎?”
富陽縣賣出十萬畝荒地,剩下的繼續留在登記冊上也沒問題。
可其他州縣壓力很大。
蜀地多山,榮州的百姓都往平原處扎堆。
每縣自開朝積累至今的開荒畝數皆超過十萬,想要驚動朝廷,讓天子特事特辦,少說要完成一半的開荒數額。
才能達成秦公子的計劃。
“我認為大人們將開荒購地的告示貼出來之時,估計會有人為此打破頭。”
秦小滿對此很有自信。
此事經由張縣令傳至榮州,再召見各州縣縣令共聚一起商議出具體章程。
再到張貼告示。
少說需要三五天,多則十來天。
到那時,不是張縣令預想裡的官府鼓動地主鄉紳們開荒。
而是想尋找山地搞養殖的人們,積極主動的去買地開荒了。
畢竟。
無論是牙刷的製作還是肥皂的製作,都需要養豬。
屆時,會掀起一波養殖熱潮。
不這樣的話,他的原材料需求量那麼高,董家還把持著水陸兩運,他不提前圈地“自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秦公子……”
“張縣令,你的顧慮我懂,你看了此物你便懂得李叔他們為何搶著開荒。”
秦小滿壓低了聲音,比劃著縣衙大門內。
有些事要高調宣佈安定民心,有些事則需要關上門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