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種可能,寶玉的心情更糟糕了些,仰著頭看著頭上的翠羅帳,按照時間線,開始捋著這些日子得到的線索。
先皇在位的最後一年,義忠親王因為某件事,想要帶著賈赦去江南一帶巡視。
不過因為丁氏病重,賈赦未能同行,換成了同為義忠親王侍讀的賈璟。
之後發生了什麼事情,義忠親王突然謀逆,被爆在江南一帶蓄養私兵,作為他左右手的賈璟杳無蹤跡。
之後丁氏和榮國公接連病逝。賈赦和賈政丁憂,賈敬得知侄兒賈璟下落不明,深受打擊,無意紅塵,放下京營節度使的位子做了道士。
賈珍和賈蓉因為秦可卿的原因,不能接任京營節度使,於是提議讓作為榮國府姻親的王子騰過渡。
之後南安郡王主動請旨前往江南平叛,新任京營節度使王子騰被派去協助調查,義忠親王概不認罪,妄圖反抗被誅殺。
太上皇氣急吐血,禪位於當今,眾朝臣建議獎賞“平叛有功”的南安郡王和王子騰。
王子騰得勢,賈家大房勢弱,由王夫人代管國公府公中諸事,入主榮禧堂,賈赦心灰意冷,搬到小花園,開始沉迷金石。
這些改變了大明朝堂的事情,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都發生在十年前。
之前他以為義忠親王去江南是為了巡查鹽政,所以並沒有把他謀逆的事情和榮國府的生死存亡聯絡在一起,畢竟榮國府從來沒有插手過江南的鹽政。
他覺得自己只要好好的管束好榮國府諸人,那麼抄家滅祖的事情就能夠避免。
可是結合了今日尤三姐說的事情,寶玉腦中突然浮現出另外一個想法:
義忠親王去江南並非巡查鹽政,而是為了玉蜀黍的事情。
寶玉緩緩從榻上起身,走到屋子中央的八仙桌前坐下,認真的琢磨起這種可能性來。
這種猜測並非毫無證據。
白日裡尤三姐曾經提到過,她父親當年種植玉蜀黍曾經得到過“貴人”的看重。
帶來玉蜀黍的番邦商人死後,他的隨從們也被牽扯進了義忠親王謀逆的事情之中。
因著秦可卿棺槨的事情,他後來也側面打聽過原身大伯父賈赦的事情。
不管是賈母還是王夫人都說過,賈赦原先並不是這樣的。
賈赦作為義忠親王的侍讀,和他的性子還是有幾分相似的,雖說對科舉仕途沒什麼興趣,但是為人疏朗大氣,和不少三教九流的人都有來往,賈璉的性子就有七八分象了他。
賈家在廣州那邊有不少親友故舊,賈赦得知玉蜀黍的訊息之後,告訴義忠親王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如今的大明並沒有經歷過清兵入關的戰亂,多年的和平導致人口持續增多,再加上天災人禍的頻發,糧食自然就產生的極大的缺口。
若是有一種高產 ,能頂替糧食的作物被發現,是一件關乎民生的事情,也足以讓義忠親王這位親王專門跑這一趟了。
這也就解釋了,義忠親王為什麼會特地點名讓賈赦陪同,賈赦因事不能前往,還答應將人換成了賈璟的原因了。
不過……若是事情真的如此,那賈家和皇家的樑子可就結大了。
畢竟在義忠親王構陷的事情上,幾乎每一個環節都有賈家的影子:、
利用玉蜀黍將義忠親王“騙”到了江南的是賈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