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遼西、涿郡三郡進退同盟之所以最終屈服於朱宗廷三人。
其根本原因便在於此。
當然,這其中還存在一筆交易。
此交易即:朱、梵等家族吃下三郡進退同盟手中的糧食。
只不過價格需隨波逐流。
而到了這一步。
連環計第三計便算圓滿結束。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
自一眾外來世家、商賈將主意打到燕地,並運糧入燕之後。
一眾外來世家、商賈便已然不自覺地陷入許奕連環計之中。
其後所走的每一步,自一定程度上而言,其背後皆有許奕身影。
甚至可以理解為一眾外來世家、商賈自始至終皆被許奕牽著鼻子走。
至於連環計中的最後一計。
即:儘可能以最低的價格吃下最多的糧食。
而吃下的糧食一部分用於糧食儲備。
一部分用以維持燕地百姓度過眼前之劫。
另一部分則會於此事徹了後,走水路運往相鄰缺糧郡縣。
如代郡、遼東、遼西、右北平、廣陽等郡。
或以正常市價出售。
或與相鄰郡縣做交換。
若是售賣。
因遼地雪災,燕地糧荒,代地水災、百姓聚眾造反等緣故。
即使以當地正常售價出售,亦可賺的盆滿缽滿。
而所換取的錢財,大部分將會用以軍事儲備。
若是交換。
交換物件自然非各郡縣官府無疑。
而交換之物自然便是燕地現如今最缺少的鐵礦石以及成平鐵塊等物。
屆時燕地的整體實力無疑將會再登數個臺階。
故而。
無論自何種角度去看待問題。
許奕都無疑自這場大災中賺的盆滿缽滿,吃的滿嘴流油。
壩上草原,燕軍大營中軍大帳內。
許奕放下手中最後一封文書,隨即閉上雙眼。
與腦海中快速地覆盤整個計劃。
近半刻鐘後。
許奕緩緩睜開雙眼,眼神中滿是清明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