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反攻帷幕徹底拉起後。
必然將會有部分中小型世家、商賈因利益被斷,以及糧滿恐慌等因素。
而選擇鋌而走險。
許奕之所以會有如此判斷。
無外乎是因此番運糧抵燕的世家、商賈多而雜。
多而雜在一定程度上便意味著一盤散沙。
在真正的致命危急到來前。
一眾體量不同且又有著利益瓜葛的世家、商行自是極難凝聚成勢。
而對付一盤散沙,糧滿恐慌足以。
即使到這盤散沙在糧滿恐慌下剋制住了內心邪念也無所謂。
許奕所留計劃中,自會有一兩場「意外」令其無法再行剋制。
一旦有人選擇鋌而走險。
許奕所制定的計劃便可順勢開啟第二步。
即:調兵剿「匪」,收匪之糧以充官倉。
從而進一步人為地製造糧滿恐慌。
到了這一步,必然將會有人坐不住率先降價。
即使所有人都能坐得住,許奕亦無絲毫畏懼。
無非是提前將朱、梵、董等家族掌控的中小型世家、商賈暴露些許。
這部分中小型世家、商賈掌控之初的目的便在於此。
到了那時無非是早暴露、晚暴露的問題罷了。
而一旦有人開始降價,許奕所制定的第二步計劃便算圓滿結束。
接下來便是連環計的第三計。
即:朱、梵、董等家族擇合適實際下場。
以朱、梵、董等家族自身體量、影響力以及自身糧食儲備。
朱、梵、董等家族一旦下場,頃刻間便可於燕地內掀起軒然大波。
與此同時。
朱、梵、董等家族截斷燕地水路。
王文廉所負責的新官道一事,亦會於此時悄無聲息地拉開帷幕。
到了這一步。
任那群世家、商賈再如何定力極佳,恐也極難繼續保持清醒。
屆時,擺在那群世家、商賈面前的,只有兩條路可選。
一、忍痛隨波逐流降價回血。
二、走陸路打道回府。
看似兩條路可選。
但事實上因水陸兩路皆被斷。
兜兜轉轉後等待那群世家、商賈的只有忍痛隨波逐流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