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八年二季度,雷曼公司首次出現業績實虧,金額高達32億美元。
這個訊息一出,標普立刻下調雷曼兄弟的信用評級至AA。
同一時間,美聯儲開始向雷曼兄弟派出核查人員,前往調查資金缺口的真實狀況。
種種跡象表明,雷曼兄弟可能會撐不過這個夏天。
紙,終究是包不住火。
雷曼兄弟實際掌門人富爾德深知,如果他再不尋找投資,百年雷曼將面臨萬劫不復!
他首先想到的是國內金融界同行,大名鼎鼎的股神巴菲特,自然成為了雷曼兄弟第一個求助物件。
根據巴菲特的報價,他將投資約50億美元,利潤率為9%的優先股和6美元全價的認股期權。
這筆錢看似不多,但卻能為雷曼帶來足夠多的市場信心。
但很可惜,福爾德一口拒絕了這筆投資,因為彼時的雷曼股價還在8美元上下,他認為雷曼還並沒有到需要割肉的那一天。
既然國內無望,福爾德又把目光轉向了國際市場。
他的腦海中,瞬間就想到了擁有深厚背景的華夏巨無霸——中信集團。
不過,他只是略微思索,就放棄了這個選擇。
因為早在年初,貝爾斯登公司破產前,就曾滿世界尋找過買主。
當時的中信集團向貝爾斯登提出了收購要約,希望透過收購這家美利堅投資銀行,來擴大中信在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力。
然而,就當中信與貝爾斯登達成合作,準備雄心勃勃的進軍華爾街時,高盛卻“意外”洩露了一份“死亡郵件”。
郵件內容稱:政府將不再為貝爾斯登的任何交易提供擔保。
國會參眾兩院的一些議員也認為,中信集團的收購計劃,可能會威脅到美利堅的安全和金融穩定。
不僅如此,高盛交易員還在股市大量拋售貝爾斯登的股票,並私下對華爾街的各大機構透露,“這家公司已經完蛋了,誰都不要來接手”的訊息。
在經過一系列的談判和爭議之後,中信集團最終放棄了收購貝爾斯登的計劃。
這一事件被視為中信集團與華爾街金融巨頭之間的一次重要矛盾和衝突。
最終,貝爾斯登沒有等來他的救世主,只能站在風雨中孤立無援,直到申請破產,被摩根以極低的價格收購。
貝爾斯登的垮臺,一度讓中信集團成了驚弓之鳥,從此對美利堅金融市場敬而遠之。
因此,富爾德這次將目光投向了韓國、島國。
韓國產業銀行的現任CEO閔裕聖,早些年曾經在雷曼工作過。
因此,富爾德專程包下了一架商務客機前往韓國,準備請他出手相助。
一開始,對於老東家的求援,閔裕聖確實給予了非常積極的回應,表示可以出資4060億美元,收購雷曼25%的股份。
富爾德聞之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