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承諾承擔其全部的債務,保留該公司的所有人員架構,但前提是美利堅政府為其擔保,並且由美聯儲提供貝爾斯登債務50%金額的信用貸款,來對公司業務進行併購重組。
這個舉動救了貝爾斯登一命,也讓美利堅的銀行體系暫時躲過一劫。
不過經過此事,所有人都已經完全看清了“次級債”的危險程度。
所謂的次級債,說白了就是垃圾債。
在房地產泡沫的高峰期,銀行非常熱衷於提供房貸,只要簽名,你就可以拿到房貸,無需任何證明,只要說胡編一個自己的薪水就成,不會有人調查。
然後大家就這樣,不斷地貸款,不斷的買房,不斷地換手,推動房價持續上漲。
而華爾街則不斷地把房貸切割,打包成資產證券化工具,往外出售。
換句話說他們把這些垃圾債,都賣給了股市投資者。
投資者之所以敢買,也是因為有保險公司的承保,所以大家都在肆無忌憚,都覺得自己的風險很小。
不過,歸根結底,這就是一個擊鼓傳花的遊戲,鼓聲停止,花在誰的手上,誰就要死掉。
貝爾斯登第一個倒閉,那麼雷曼就是第二個!
因為他所持有的次級債規模最大!
雷曼公司的執行長富爾德,本來還在印度款待大客戶,聽到貝爾斯登破產的訊息,急的馬上乘坐飛機往回跑。
這個時候,雷曼公司的股價已經開始暴跌。
緊接著就是各家銀行,與雷曼公司停止交易的新聞充斥著報紙媒體。
種種跡象,都在對外傳遞一個訊號——雷曼手上的“爛資產”,已經很難再出手了。
不得不說,人倒黴的時候,壞訊息總是一個接著一個來。
富爾德火急火燎的的趕回公司,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時任聯邦財政部長,他曾經的死對頭保爾森就不斷打來電話詢問情況。
他認為,雷曼不斷的喪失交易夥伴,很可能意味著災難即將來臨。
面對電話那頭,有些幸災樂禍的語氣,富爾德只能強裝鎮定,表現出一副信心滿滿的樣子,反覆向他表示,“我們會沒事的”,才讓對方暫時閉嘴。
但在隨後的股市當中,雷曼開盤就跌了35%。
情急之下,富爾德就想要提前公佈業績,以增強投資者的信心,但這麼做多少有些此地無銀的味道。
所以毫無作用,雷曼股價繼續下跌,跌幅達到了48%。
不得已,他只能再次緊急召開公司會議,試圖商討出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
此時,市場上已經充斥著,雷曼將要破產的訊息。
華爾街迎來了名副其實的“黑色星期一”。
美股暴跌,全球股市一瀉千里,亞太股市和澳大利亞股市也大幅下跌。
與此同時。
高盛集團,紐約資管部。
數十名操盤手坐在工作卡位前,右耳貼著電話筒,偶爾瞟一眼電腦螢幕上,不斷震盪下挫的K線圖。
一個一個的給各大對沖基金打電話,建議大家賣空雷曼兄弟。(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