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們眼裡,賣一個IPO很簡單。
只需要安排幾個研究員,背熟投標書,穿西裝打好領帶,約好路演時間,大隊人馬嘩嘩衝入賣方家的大廳,發行人主代表康慨陳詞,副代表婉轉應承,點頭附和,然後集體向賣方几位剛畢業的年輕研究員,友善一笑,對方辯友請問問題....
這,還不容易嗎?
然而,這次IPO,卻出人意料的難,過程也是一波三折,各種不可能全部變成了可能。
二零零六年七月三十日,國航丟擲招股說明書,準備向大陸投資人發行27億新股。
關於價格,中金公司私底下幫助發行人摸了摸底,結果很
不好。
於是他們深思熟慮,最終定在2.752.95元這麼一個不算樂觀的低價位。
不過即使如此,總體的籌資目標也高達80億元。
其中,戰略配售3.5億股,剩下的股票,網下和網上一人一半,各11.75億股。
這都是大型IPO的標準動作,沒什麼新鮮的。
但新鮮的是,國航的網下配售,極其冷澹。
兩百多家符合報價資質的機構,當天只有36家遞交了《申購表》。
而這36家的大多數,還是在被中金公司的機構銷售們苦苦強求之下,迫不得已而為之。
就這樣,等到提交報價的時候,還有9家故意寫錯了價格或其他資訊,造成報價無效。
想想,一個能讓對數字極其嚴肅的金融投資機構,故意報價無效的IPO,是一個什麼形象的IPO。
幾乎所有的公募基金,都認為,國航的風險實在太大了,就是明擺著的賠錢貨。
更別配股還有一年的限售期,這麼大的盤子,萬一跌到一塊呢?
中金公司負責算單的市場投資部人員一算,申購總量遠遠低於預期,只有發行總量計劃的28.65%。
這次發行,看來敗局已定。
如果連國航這樣的大型央企,在A股都發行失敗,那排在中金名單上等待上市的工商銀行、大唐發電....等等央企公司的命運,可想而知。
這點造血能力都沒有。
1700點,再回到998點,是完全可能的。
面對報價名單,中金公司苦苦思索,想著如何能說服這批報價人,再多買一些,所有電話打了一熘夠,所有領導全部聯絡到,所有研究全部做到最深處。
最終,只有嘉實基金的王桂文,投入3.36億元,買了1.2億股。
雖然只佔總股本的1.07%,但能買這麼多,已經很給面子了,不要再強人所難。
有了嘉實基金的支援,國航IPO勉強得到了挽救。
整個流程磕磕絆絆的進行著,國航的發行價不斷調低,最終定在了在2.8元,加上網上股民申購,總募資額也不到原先計劃的60%。
國航董事和交易所反覆溝通後,得到了一個非常吉祥的股票程式碼:6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