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少利和那名工程師的再三確認,才相信這一切是真的。
原來無窮大公司採用三班倒的形式,勞動者分早、中、夜三班輪換工作,一般情況下,不允許員工加班。
按照公司的說法,如果員工長時間沒日沒夜的工作,看不到清晨的太陽、傍晚的夕陽,那就很容易出現心理上的問題,例如抑鬱、焦躁等等。
從經濟學的角度上來說,也沒有時間去消費,這是非常不合理的。
甚至,無窮大公司高層,已經有意牽頭,準備成立一個勞動者協會,將會組建專業的律師團隊,來幫助、維護工人的利益。
寇少利聽完,已經無法形容這一切了。
雖然無窮大公司,本質上是一家外資企業,但卻沒有人真把他們當外資,畢竟公司的創始人都是土生土長的內地人,總部又在內地。
但大部分內地工廠的老闆,他們的財富積累方式,都是透過壓榨勞動力來實現。
公司有很大一部分利潤,都是依靠各種方式,剋扣工人工資收入所得。
這極大的傷害了廣大勞動者對**開放的認可程度,甚至引發了諸多的社會問題。
在華南地區,外資企業當然不止無窮大公司一家,但由於勞動法不完善,很多外資企業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都選擇“入鄉隨俗”,無視勞動法和世貿協定。
相關機構,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只有極少數的外資企業,會嚴格遵守這些規則。
這麼早下班,很多人都不適應。
寇少利走出工廠大門,發現道路兩旁,有不少的商販正在支愣著物件擺攤,銷售一些自制食品和生活用品。
整個廠區附近,儼然已經形成了一個不小的集市。
工廠的工作人員也不驅趕,只要求他們不要影響了道路交通。
城管也沒有對此進行打擊。
寇少利的腦海中突然湧現出一句話:
販夫走卒,引車賣漿,就是市場經濟的最佳體現。
這種勃勃生機,不正是我們最需要的嗎?
接下來,寇少利又在無窮大公司的工廠呆了幾天,期間還申請調換了一次崗位,這讓他對整個生產流程,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之後,他找到人事部門,辦理了辭職,手續當天就批下來了,六百塊錢的工資一分不少,很快就打到了他的卡里,整個流程沒有遭到任何刁難。
以至於當他交出深藍色制服的那一刻,竟然還有些不捨。
傍晚時分,他回到了報社的編輯部。
坐在電腦的熒光螢幕前,寇少利不時的喝一口茶,又在鍵盤上敲擊一會。
“.....這些日子,我的耳畔總是聽到“一視同仁”“趕緊下班”等等詞彙,恍然間,我覺得自己似乎不是在華夏,而是在一個奇幻世界,那個神奇的公司,正在用自己特立獨行的方式,扭轉這個千瘡百孔的市場環境....”
“我絲毫不懷疑,這樣一個企業,即便是有人突然剝奪了他們所有的財富,只要他們的創始人,腦子還和以前一樣聰明,制度還在。”
“那麼,重建一個龐大的集團,也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