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世界範圍內,數十家廠商,分別推出了自己的多媒體硬體板卡。
比較著名的就包括了東芝、帝盟、雅馬哈等....
例如採用了光纖數字介面的東芝硬體板卡,其音質特性,甚至比一些稍差的cd機還要好!
顯示卡的市場爭奪,尤為激烈!
除了無窮大公司推出的顯示卡,還有ati、adm、英偉達、等歐美系,東南亞的多家半導體廠家,如麗臺、影馳、耕升等,也加入到了這場爭奪戰。
一時間,多媒體硬體市場,展開了一場非常激烈的廝殺。
國內替無窮大公司代工的那些製造商,畢竟不是專業生產計算機硬體的廠家,底子薄、技術實力也不太雄厚,在這場爭奪戰中,很快敗下陣來。
幸虧有著低廉的價格優勢,才得以守住低端市場。
否則,都要被徹底淘汰出局。
也正是因為這場持續幾年的激烈競爭,在吃盡苦頭之後,國內很多廠商意識到技術的重要性,開始痛定思痛。
至於音效卡和顯示卡的製造技術,也在市場的檢驗中,得到了充分論證。
結論是,無窮大公司的產品,說實話,還不夠佔據國際舞臺。
但透過前期的獨佔市場階段,贏回了大量的研發經費,並且,透過和國際大廠的對壘,明白了自己的弱點和不足。
之後的幾年,他們在收購了一些歐美中小型製造公司後,其技術也得到了一定的補充和提升。
多媒體硬體的激烈爭奪時代,在二零零五年才落下帷幕。
音效卡和顯示卡市場,最終只剩下寥寥幾家公司獨大。
但由於這個市場的准入資格較低,始終都有新的廠商湧入,企圖搶奪一部分市場。
多媒體硬體市場,始終處於一種表面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湧動的局面。
無窮大光電實驗室聯合材料實驗室,都在苦苦研究,努力提升技術等級含量,經過長達十年的伏蟄,終於掀起了第二次激烈的市場爭奪戰。
而那一次的爭奪,更加的勐烈與殘酷,無數的小公司,紛紛被擠出市場,不是倒閉,就是被收購。
在那個階段,使用者們常常提心吊膽,自己買的顯示卡,它的製造公司會不會明天就倒閉。
於是,市場份額逐漸向那些活下來的大公司靠攏。
等到第二次市場爭奪戰結束,無窮大公司終於透過巧妙的市場營銷、高質量的技術指標、完善的售後服務,躋身於世界頂尖硬體製造商行列。
但是,在二零零二年底,陳偉東的心中,無窮大公司,應該算是已經成為一家世界級的大公司了。
當然,這個論斷,也並非完全錯誤。
畢竟,在軟體行業中,由於無窮大的先行一步,再加上陳偉東指出了正確的道路。
計算機軟體部門一馬當先,衝在了最前面,為公司贏取了豐厚的利潤。
只是後來,公司那場重大變故,讓很多正在推進的專案被迫停止,大量技術人員被裁撤、替換。
軟體部門也由於後勁不足,在世界級別的競爭中,逐漸落入了下風。
不得不說是一件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