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棋拿起一本《內科》教學書,對著臺下幾百名醫生說道:
“這個病桉,我給出最終的診斷叫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但是我們國內最新的教科書上並沒有出現這個病,也沒有這個知識點,這說明這是一個全新的病種。
雖然這是一種可能的新病種,但我們已經知道了病因是什麼,也熟知解剖結構,那麼大家想想,治療思路其實很簡單,既然卉門這個開關鬆掉了,那麼我們治療就可以針對賁門來進行。
胃全切就不要想了,這個根本不作考慮,患者的胃是好的呀你把它切了幹嘛?內科治療也是無效的,這點目前已經證實了,那麼我們就可以採用一種新的技術。
那就是內鏡手術。”
陳棋這話一出,會場裡就轟一下又炸了。
1988年,對於越中人民醫院的醫生,或者說對於國內的醫生,內鏡是個比較冷門的東西。
絕大多數醫院甚至還沒有內鏡這種先進玩意兒,因為這玩意兒要進口,不是一家中小型醫院玩得轉的。
人民醫院以前有胃鏡,但只有一套,還是用眼睛直接看著胃鏡管,一種落後的內鏡。
作用也僅限於做檢查,就是看看食管或者胃十二指腸內到底有沒有病變,小病就內科治療一下,大病就直接外科切除。
後來直到陳棋和蘭麗娟從瑞典拉來一筆200萬美元的贊助,以及阿斯利拉公司友情贊助了課題組2套全新的胃鏡儀,這才讓少部分人見識過什麼叫內鏡。
結果現在陳棋卻直接說要利用胃鏡來做手術?還是一臺比較有難度的手術,這不得不讓大夥兒驚訝。
因為絕大多數醫生都無法想像。
外科手術呀,那不得有幾十種手術器械攤開擺在那兒,然後還要三、四個外科醫生共同上臺,這又是剖肚子,又是切割的才能完成。
現在一根小小長長的管子,居然也可以動手術?
就跟一隻沒有手指的斷肢,光禿禿的頂端,你怎麼拿快子吃飯?你怎麼夾菜?
至少人民醫院絕大多數醫生們都是不信的。
金培林笑呵呵地在臺下說道:“陳院長,你別開玩笑了,這管子怎麼能做手術?這怎麼切割?怎麼縫線?沒辦法想像呀。”
賈良才這時候也難得站到了金培林一邊:
“早幾天陳院長用胃鏡止血已經讓我們歎為觀止了,但那只是利用胃鏡頂端的一種類似於電刀的功能,就是通下電嘛,大家也能理解。
現在說要拿這胃鏡管子去做一臺胃部手術,在不切除胃的前提下還要能治癒胃食管反流症,嘿嘿,反正我是想不到,也不能想像,陳院長你當心牛皮吹過頭哦。”
底下不少老資格醫生們都輕笑聲一片。
不管大家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反正就是笑聲一片,顯然這部分人對陳棋這位大院長投了不信任票。
反而是一些年輕大夫們坐在後排,都在熱烈討論著內鏡手術的可能性,以及操作原理。
陳棋的名聲可是一臺臺手術打出來的,直接就幹到了國際雙理事,這個是有說服力的,尤其是陳棋以往發明了太多新術式。
所以年輕大夫們反而對陳棋有信心,他們覺得陳院長能創造奇蹟,也願意跟著學習。
臺下眾人的反應陳棋都看在眼裡,陳棋甚至還跟臺下的老郭和朱火炎對視了一眼。
意思很明顯,瞧瞧,這群老傢伙不但不能成為新技術的擁護者,也不會主動去學習新技術,他們只會抱著老一套混日子,還固執起見。
反而是年輕大夫們願意接受新事物,學習新事物,那就不要怪他陳棋不帶老同志玩了。
要說人民醫院陳棋最大的支持者非老郭和朱火炎莫屬,(老婆另算)。
所以兩位老同志都微微點頭,表示自己收到了訊號,也不會反對陳棋以後的改革措施。
老郭和朱火炎不反對,陳棋就心裡有底了,於是又拍了拍話筒:
“大家安靜一下,咱們是醫生,說再多也沒用,手上見真功夫,是騾子是馬拉出來熘熘不就行了嘛。這樣,明天我會親自做這臺內鏡手術,讓你們見識見識什麼叫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