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教授也不客氣,做慣老師的人,對於這種教學機會還是很看重的:
“好,小陳院長讓我這個老頭子說,那我們跟大家探討一下,大家都知道,心梗會致使冠狀動脈急劇缺血,進而導致心臟缺血缺氧。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心臟缺血的時候,心臟的自主神經系統會發生異常,可能會對心臟下壁缺血區域的迷走神經節造成刺激,就會出現上腹部疼痛這種現象,這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
還有一種可能,急性心肌梗塞導致冠狀動脈持續性缺血缺氧,這就會引起心肌壞死,臨床上多有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後疼痛。由於心臟所處的位置在胸骨後,靠近劍突,所以劇烈疼痛時,易誤認為是上腹痛。
當然以上兩種可能都只是我的猜測,不知道蘭醫生滿不滿意,也不知道小陳院長有沒有需要補充的。”
其實童教授在回答問題的時候,陳棋這時候想起了自己前世奶奶的遭遇,便感慨地說道:
“我自己親身經歷過一樁胃腸科醫生誤診心梗的病例,就是童教授說的這種情況。有一位老太太因為胸和腹部中間的交界處疼痛,就誤認為是胃痛,跑到醫院去看病。
當時導醫讓老太太掛的是胃腸科,在座的大多數都是胃腸科醫生,你們碰到這裡疼痛的患者,第一個想到的是不是就是胃或十二指腸疼痛?是不是覺得很簡單?
當時接診的醫生也是這麼想的,但醫生根本就沒有仔細問診,因為這位老太太是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這類基礎病史,而且老太太在這之前曾經已經有過兩次中風史。
這就是一位典型的高危人群呀,可是因為胃腸科醫生的自信,以及腦子裡沒有全域性觀,只想著自己主管系統內的疾病,所以醫生就給開了點胃藥,讓老太太回家了。
結果呢?老太太上午看的病,下午心梗發作去世了,你們說可不可惜?甚至可以說,這位胃腸科醫生已經發生了誤診。如果是國外,這場醫療官司必輸無疑。
你們想想,如果當時醫生仔細一點,問詢認真一點,給這位老太太去做個心電圖,做個急診心肌酶,這位老太太完全有可能提前發現心梗,提前治療就可能活下來,而不是等到下午猝死。
這個病例是一個大悲劇,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所以將來大家在看病的時候,不要簡單就把腹痛當作是什麼腸炎、胃炎就給打發了,多問幾句頂多就是浪費點時間,但或許你就可以挽救回一條性命。”
陳棋的這個舉例,讓小餐廳裡的氣氛一下子沉悶了下來。
很多胃腸科醫生都在回想自己在門診看病的時候,碰到一些說自己肚子疼,或者胃疼的患者,的確就是開點藥就讓人家回家了,不會讓人家去做什麼心電圖或者心肌酶。
而且這樣的病人很多,胃腸科嘛,一天門診下來,腹痛胃痛的患者佔一半以上,一年下來,十年下來,這病人人次有幾百還是幾千?
這麼多病人當中,有多少或許就是心梗患者呢?
有多少人失去了一個提前發現的機會,最後猝死在家中或路上呢?
一想到自己手裡可能沒了不少人命,每個醫生心裡都是沉甸甸的不是滋味。
陳棋也深吸了一口氣,雖然他重生到這個世界10年了,對於前世似乎已經很遙遠了,但總是在不經意間讓他想起前世的親人。
想到自家奶奶因為醫生的誤診而失去最後的希望,心中是又無奈又心疼。
酒席上發生冷場,這絕對不是個好事情,於是老郭同志及時打了個圓場:
“啊呀童教授,諸位西京醫院的同道們,還有咱們越中醫院的同事們,大家現在是學術討論,又不是責任追究,沒必要一個個都哭喪著臉嘛,這不是顯得我們越中人招待不周嘛,呵呵呵。。”
易則文當上急診科科長後,情商那是蹭蹭蹭往上漲,這時候也急忙站了出來:
“來來來,機會難得,因為我們急診科碰到的急性發病病人更多,給我們鑑別的時間更短,所以我想問了下陳院長、童教授,這心梗除了表現為胸骨後疼痛、腹痛、胃痛外,還有沒有其他不典型性疼痛?”
陳棋這時候也回過神來,把對前世親人的思念放在了心中,笑著說道:
“那這個不典型性疼痛可就多了,很多疼痛都是大家想都想不到的,比如下頜及牙痛,對,就是牙痛,這是心梗不典型性疼痛裡面最常見的。
為什麼呢?因為心梗往往會導致心肌缺血或缺氧,一旦心臟供血或供氧不足,就會促使身體分泌出酸性的代謝物,這就叫缺氧型疼痛。
此時這些代謝物對個人的交感神經刺激非常大,於是神經就會出現劇烈的疼痛感,而神經感疼痛還會擴散到下頜和牙齒,主要部位是牙齦。
所以病人就會經常感到下頜或者牙齒疼痛,一旦疼痛過度甚至會出現暈厥。以後大家碰到那種用了止疼藥牙痛還止不住的患者,就要高度重視,讓他們趕緊做個心電圖。”
噢~~~